目前,隨著城市供水管網和污水管網的普及,水系傳染病有所減少。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從相關各種疾病的信息匯集到針對癌癥難以根治的方法和對致癌物質的抑制,這些都是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氯處理產生三鹵甲烷的致癌物問題,引起了人們對由相關致病菌引起的流行病安全性的關注,還是對氯處理技術評價中的致癌物防治問題的討論,值得關注。根據風險分析,從基于70年來允許人們持續飲用自來水而使其流行率達到100,000分之高的觀點來看,有希望限制THM的濃度。20世紀90年代氯消毒不能殺滅孢子蟲原蟲會引起腹瀉或死亡,這成為世界性的話題。在日本也發生了這種情況之后,就開始采取技術應對措施,如規范過濾水中的濁度,或采用膜處理技術,紫外線照射和臭氧處理加強消毒等。并且認識到過去單靠氯消毒是不夠的。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處理廢水是為了獲得好的飲水質量,并減少以THM為代表的有機氯化物(TOX)的產生,限度地減少氯的添加量。
通常指混合氣體中臭氧的濃度,一般用質量比和體積比表示。品質比是指臭氧在一個單位體積內所含混合氣體的品質含量,通常用mg/L,mg/m3,或者g/m3等等來表示。容積是指臭氧在單位容積中所占的容積,用百分比表示如2%、5%、12%等等。健康產業通常使用ppm來表示臭氧濃度,即每立方臭氧混合物中臭氧含量占體積的百萬分之一到1ppm。臭氧氣濃度是臭氧發生器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在相同條件下,臭氧輸出濃度越高,其質量度越高。
其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自來水處理臭氧發生器技術設備的結構及加工精度;
冷卻方式及條件;
驅動電壓及驅動頻率;
四是介質材料;
原料氣體中氧的含量及所含氧的干凈度。
發電機供電系統的效率(高效率、低熱量轉換);更多關于自來水處理臭氧發生器技術設備的詳細資料請咨詢:http://www.hczh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