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產品參數 | |||
|---|---|---|---|
| 品牌 | 中創環保 | ||
| 加工定制 | 是 | ||
| 處理風量 | 9999999m3/h | ||
| 脫硫效率 | 99 | ||
| 除塵效率 | 98 | ||
| 進口含塵濃度 | 4000g/m3 | ||
| 出口含塵濃度 | 10g/m3 | ||
| 耗水量 | 1000ml | ||
| 使用溫度范圍 | 0℃~300℃ | ||
| 過濾速度 | 2.5 | ||
| 設備壓降 | 600Pa | ||
| 功率 | 5kW | ||
| 外形尺寸 | 10000mm | ||
| 重量 | 2000kg | ||
| 林格曼黑度 | 1級 | ||
| 阻力損失 | 200Pa | ||
| 液氣比 | 1 | 20 |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
| 類型 | SDS干法脫硫 | ||
| 型號 | SDS脫硫 | ||
| 貨號 | zc | ||
污染治理關鍵核心技術裝備以及材料藥劑。規模迅速擴大。在環保政策的大力支持及環保投資的日益增長下。我國環保設備行業規模將繼續擴大。市場空間持續擴容。預計到2023年。我國環保設備行業產值將有望超過500億元。技術水平大幅提升。行業未來將以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為目標。以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為依托。以產業鏈為紐帶。培育創建技術研究中心。
創建綠色示范工廠,提高行業綠色制造的整體水平。差異化,集聚化融合發展。向系統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調試維護,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商發展,中小企業則向產品專一化,研發精深化,服務特色化,業態新型化的“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生產智能化形成一批由企業,中小型企業配套。綠色化。實現生產過程精益化管理。水效和污染物排放對標達標開展生產過程中能效綠色供應鏈的應用綠色工藝加大綠色設計同時環保設備行業將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聚集區。





產品多元化,化發展。企業將逐步開發形成針對不同行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化,系列化產品,針對環境治理成本和運行效率,重點發展一批智能型,節能型環保裝備,根據用戶治理需求和運行環境,打造一批定制化產品。同時,加強環保裝備產品建設,建立培育管理體系,推動社會化質量檢測服務,提高產品質量檔次,提升自主市場認可度,提高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
拓展國際市場。環保設備企業將通過技術引進,合作研發,直接投資等方式參與海外環保工程建設和運營,采取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形式,積較拓展國外市場,實現國際化對接。近年來,為加速推進,各地陸續開始了對水泥行業的排放改造。河北,河南,安徽,北京,福建,貴州,廣東等省市都了水泥行業排放政策,一場旨在進一步嚴格水泥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的環保風暴正式掀起。
河北為例,今年3月,河北省又印發《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限定為10mg/m30mg/m100mg/m3。不過,水泥行業的排放并非“一日之功”,一些現實問題依舊阻礙著水泥排放的推進。公開報道顯示,當前部分省市雖然相繼了排放標準,但是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以氮氧化物減排為例,各省市標準從50mg/m3到150mg/m3均有涵蓋。
由于不同排放標準,對技術選型以及生產成本增加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如果不能統一水泥行業排放標準,對于標準更嚴格區域的水泥企業而言,市場競爭優勢將被削弱,并且也可能降低企業的排放改造積較性。水泥行業“三大污染物”(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是水泥行業實現排放的關鍵。然而,三大污染物的減排難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但脫硫,實現排放問題不大。氮氧化物的治理難度高,目前國內脫硝技術流派眾多,但是真正實現穩定運行并達到地方排放要求的不多。粉塵治理難度低總體而言氮氧化物減排也成為了限制當前水行業排放推進的關鍵。目前國內水泥企業基本能夠做到10mg/m3的排放標準。二氧化硫治理方面也基本能夠應對即使未來粉塵排放標準進一步嚴格。但由于水泥生產工藝本身具備脫硫特性。因此國內水泥熟料企業大約僅有一半需要加裝脫硫設施。雖然投資成本較大。
sncr技術(脫硝效率60-70)在氮氧化物脫除方面。就當前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減排技術而言更具優勢。將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到100mg/m3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100mg/m3以上。當然在此過程中必須重視氨逃逸問題部分水泥企業可以依靠sncr及脫硝技改來實現。當前成熟的技術仍然是scr。資料顯示但是如果水泥行業要將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到100mg/m3及以下。scr脫硝效率通常可以高達90以上。相比于低氮技改(脫硝效率30-50)。
然而,由于水泥行業煙氣粉塵含量高,且scr催化劑對反應溫度有著嚴格要求,因此高溫除塵成為限制scr技術在水泥行業推廣應用的關鍵。scr是當前水泥行業實現氮氧化物100mg/m3以下穩定排放的重要選擇,但是高溫除塵問題必須得到有效解決,否則很難保證脫硝系統的穩定運行。同時,催化劑本身屬于危險廢棄物,故而除了高溫除塵之外,失效催化劑的回收處置問題同樣需要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