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磁鐵礦濾料質優價廉
赤鐵礦赤鐵礦為無水氧化鐵礦石,其化學式為Fe2O3,理論含鐵量為70%。這種礦石在自然界中經常形成巨大的礦床,從埋藏和開采量來說,它都是工業生產的主要礦石。 赤鐵礦含鐵量一般為50%~60%,含有害雜質硫和磷比較少,還原較磁鐵礦好,因此,赤鐵礦是一種比較優良的煉鐵原料。赤鐵礦有原生的,也有野生的,再生的赤鐵礦的磁鐵礦經過氧化以后失去磁性,但仍保存著磁鐵礦的結晶形狀的假象赤鐵礦,在假象赤鐵礦中經常含有一些殘余的磁鐵礦。有時赤鐵礦中也含有一些赤鐵礦的風化產物,如褐鐵礦(2Fe2O3?3H2O)。赤鐵礦具有半金屬光澤,結晶者硬度為5.5~6,土狀赤鐵礦硬度很低,無解理,相對密度4.9~5.3,僅有弱磁性,脈石為硅酸鹽。 (3)褐鐵礦褐鐵礦是含水氧化鐵礦石,是由其他礦石風化后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得最廣泛,但礦床埋藏量大的并不多見。其化學式為nFe2O3?mH2O(n=1~3、m=1~4)。褐鐵礦實際上是由針鐵礦(Fe2O3?H2O)、水針鐵礦(2Fe2O3?H2O)和含不同結晶水的氧化鐵以及泥質物質的混合物所組成的。褐鐵礦中絕大部分含鐵礦物是以2Fe2O3?H2O形式存在的。一般褐鐵礦石含鐵量為37%~55%,有時含磷較高。褐鐵礦的吸水性很強,一般都吸附著大量的水分,在焙燒或入高爐受熱后去掉游離水和結晶水,礦石氣孔率因而增加,大大改善了礦石的還原性。所以褐鐵礦比赤鐵礦和磁鐵礦的還原性都要好。同時,由于去掉了水分相應地提高了礦石的含鐵量。 (4)菱鐵礦菱鐵礦為碳酸鹽鐵礦石,化學式為FeCO3,理論含鐵量48.2%。在自然界中,有工業開采價值的菱鐵礦比其他三種礦石都少。菱鐵礦很容易被分解氧化成褐鐵礦。一般含鐵量不高,但受熱分解出CO2以后,不僅含鐵量顯著提高而且也變得多孔,還原性很好。 磁鐵礦-藥用價值 為最重要和最常見的鐵礦石礦物。鈦磁鐵礦、釩鈦磁鐵礦同時亦為鈦、釩的重要礦石礦物。富含Ti、V、Ni、Co等元素時可綜合利用。藥用磁鐵礦名磁石,別名玄石、慈石、靈磁石、吸鐵石、吸針石。功效:潛陽安神;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磁不但在現代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應用,如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常稱磁共振CT(計算機化層析術),以及心磁圖和腦磁圖的應用,而且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西漢的《史記》(約公元前90年)書中的“倉公傳”便講到齊王侍醫利用5種礦物藥(稱為五石)治病。這5種礦物藥是指磁石(Fe3O4)、丹砂(HgS)、雄黃(As2O3)、礬石(鉀鋁)和曾青(2cuCo3)。隨后歷代都有應用磁石治病的記載。例如,在東漢的《神農本草》(約公元2世紀)藥書中便講到利用味道辛寒的慈(磁)石治療風濕、肢節痛、除熱和耳聾等疾病,南北朝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公元510年)醫藥書中講到磁石可以養腎臟,強骨氣,通關節,消痛腫等。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公元652年)藥書中還講到用磁石等制成的蜜丸,如經常服用可以對眼力有益。北宋何希影著的《圣惠方》(公元1046年)醫藥書中又講到磁石可以醫治兒童誤吞針的傷害,這就是把棗核大的磁石,磨光鉆孔穿上絲線后投入喉內,便可以把誤吞的針吸出來。 南宋嚴用和著的《濟生方》(公元1253年)醫藥書中又講到利用磁石醫治聽力不好的耳病,這是將一塊豆大的磁石用新綿塞入耳內,再在口中含一塊生鐵,便可改善病耳的聽力。總的說來,在各個朝代的醫藥書中常有用磁石治療多種疾病的記載。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關于醫藥用磁石的記述內容豐富并具總結性,對磁石形狀、主治病名、藥劑制法和多種應用的描述都很詳細,例如磁石治療的疾病就有耳卒聾閉、腎虛耳聾、老人耳聾、老人虛損、眼昏內障、小兒驚癇、子宮不收、大腸脫肛、金瘡腸出、金瘡血出、誤吞針鐵、丁腫熱毒、諸般腫毒等10多種疾病,利用磁石制成的藥劑有磁朱丸、紫雪散和耳聾左慈丸等。
磁鐵礦具有強 磁性, 晶體常成八面體, 少數為菱形十二面體。 集合體常成致密的塊狀, 顏色條痕為鐵黑色, 半金屬光澤,相對密度 4.9~5.2,硬度 5.5~6,無解理,脈石主要是石英及硅酸鹽。還原性 差,一般含有害雜質硫和磷較高。 磁鐵礦 (2)赤鐵礦赤鐵礦為無水氧化鐵礦石,其化學式為 Fe2O3,理論含鐵量為 70%。這種 礦石在自然界中經常形成巨大的礦床,從埋藏和開采量來說,它都是工業生產的主要礦石。 赤鐵礦含鐵量一般為 50%~60%,含有害雜質硫和磷比較少,還原較磁鐵礦好,因此,赤鐵 礦是一種比較優良的煉鐵原料。赤鐵礦有原生的,也有野生的,再生的赤鐵礦的磁鐵礦經過 氧化以后失去磁性, 但仍保存著磁鐵礦的結晶形狀的假象赤鐵礦, 在假象赤鐵礦中經常含有 一些殘余的磁鐵礦。有時赤鐵礦中也含有一些赤鐵礦的風化產物,如褐鐵礦 (2Fe2O3?3H2O) 。赤鐵礦具有半金屬光澤,結晶者硬度為 5.5~6,土狀赤鐵礦硬度很低, 無解理,相對密度 4.9~5.3,僅有弱磁性,脈石為硅酸鹽。 (3)褐鐵礦褐鐵礦是含水
氧化鐵礦石,是由其他礦石風化后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得最廣泛,但礦床埋藏量大的并 不 多 見 。其 化 學式 為 nFe2O3? mH2O(n=1~ 3 、 m=1 ~ 4)。褐 鐵 礦實 際 上是 由 針 鐵礦 (Fe2O3?H2O) 、水針鐵礦(2Fe2O3?H2O)和含不同結晶水的氧化鐵以及泥質物質的混 合物所組成的。褐鐵礦中絕大部分含鐵礦物是以 2Fe2O3?H2O 形式存在的。一般褐鐵礦石 含鐵量為 37%~55%,有時含磷較高。褐鐵礦的吸水性很強,一般都吸附著大量的水分,在 焙燒或入高爐受熱后去掉游離水和結晶水, 礦石氣孔率因而增加, 大大改善了礦石的還原性。 所以褐鐵礦比赤鐵礦和磁鐵礦的 磁鐵礦 還原性都要好。同時,由于去掉了水分相應地提高了礦石的含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