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熱處理退火正火回火調質等的工藝介紹和運用要點分析
1. 退火: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后,通常隨
爐溫緩慢冷卻。
意圖:A.降低溫度,提高塑性,改進切削性能
B.細化晶粒,改進力學性能
C.消除冷、熱加工所發生的內應力
運用關鍵:A.適用于合金不銹鋼、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高速鋼的鍛件、焊接件以及
供給狀況不合格的原材料
B.通常在毛坯狀況進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溫后以稍大于退火的
冷卻速度冷卻。
意圖:A.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進切削加工性能
B細化晶粒,改進力學性能
C消除冷、熱加工所發生的內應力
運用關鍵: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關于需求不高的
低碳和中碳的碳素不銹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終熱處理。
3.淬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刻,然后在水、
硝鹽、油、或空氣中疾速冷卻
意圖:淬火通常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淬火時,則是為了
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運用關鍵:A普遍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點三的碳鋼和合金鋼
B淬火能充分發揮鋼的強度和耐磨性潛力,但會產生很大的內應力,降低鋼的塑
性和沖擊韌度,故要進行回火以得到較好的組織力學性能。
4.回火:操作方法:將淬火后的鋼件從頭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后,在空氣或
油、熱水、水中冷卻。
意圖:A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內應力,防止正件變形和開裂
B調整硬度,提高塑性和耐性,取得工件所需求的力學性能
C。穩定工件尺度
運用關鍵:A.為保持鋼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性的條件
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
又有滿足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
B通常鋼盡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
會發生一次回火脆性
5.調質: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溫回火稱調質,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
保溫后進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意圖:A改進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外表光潔程度
B減小淬火時的變形和開裂
C取得杰出的組織力學性能
運用關鍵:A適用于淬透性較高的合金不銹鋼、合金結構鋼和高速鋼
B不只能夠作為各種較為重要工序的最終熱處理,并且還能夠作為某些精密零件,
如絲桿等的預先熱處理,以減小變形。
6.時效: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80-200度,保溫5-20小時或更長時間,然后隨爐取
出在空氣中冷卻。
意圖:A穩定鋼件淬火后的組織,減小時效或長時間的變形
B減小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內應力,穩定形狀和尺度
運用關鍵:A適用于經淬火后的各鋼種
B常用于需求形狀不再發生變化的精密工件,如精密絲桿、床身機箱等。
以上是氣動沖床維修專家榮鴻業對熱處理常見的退火、淬火、正火等工藝的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