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累積的庫存及季節性低迷的日耗,推動下游被動補庫高主動去庫特征;轉變,電廠采購興趣不大,國內煤價承壓下行。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季度的煤價即將邁入深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理由主要有幾點:首先,近年來已經形成的產地銷售為主、發港為輔的貿易走向難以改變,經歷去年數月的調入不足后,北方港口煤種結構不均、高卡低硫煤緊缺的現狀無法在短期內根本性解決;其次,今年社會復工速度較快,沿海各省份火電負荷已呈現緩慢恢復的跡象,預計元宵節前后,隨著社會各行業陸續實現開工后,社會用電、用煤會呈現顯著的回升;再次,目前進口政策非常規化正在延續,關于進口政策傾向按月分配配額的監管新政廣傳于市,或給沿海煤炭市場在需求回歸后帶來價格支撐;最后,今年是十四五開篇之年,在寬貨幣的大背景下,大量制造業、電子化新項目即將在年內落實,社會用電增長可期,國內煤炭日耗有望快速從節日恢復。
在王曉囡看來,對于目前煤炭價格弱勢,不宜過度悲觀。一方面,國際市場仍未回歸正常,工業訂單旺盛,短期制造業仍會發揮較強提振。據了解,春節期間,制造業用電量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31.76%,工業復工復產較為迅速或發揮較強提振;另一方面,假期間,電廠采購補庫相對謹慎,目前沿海八省電廠煤炭庫存依然偏低。一旦需求迅速復蘇,或改變目前供需偏寬松形勢,制約價格的回調空間。此外,春節過后,主力合約基差回歸需求將進一步加強,期價跌幅或相對弱于現價,或逐步止跌趨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