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尾纜監測標識按安裝形式分為地面標識(標識樁 / 牌)、地下標識(警示帶 / 標識塊)、附著式標識(標簽) ,不同類型安裝步驟不同,核心是確保 “標識與尾纜精準對應、抗環境干擾、便于識別與監測”。
1. 地面標識樁(玻璃鋼 / 不銹鋼材質,常用于戶外裸露區域)
適用于尾纜直埋段、轉彎處、測試樁附近,起定位和警示作用。
基坑開挖:在尾纜正上方,按標識樁尺寸(通常底部直徑比樁體大 10-15cm)開挖基坑,深度根據場景確定:
普通綠化帶 / 平地:基坑深度≥50cm(確保抗風倒);
路面邊緣 / 車輛可能碾壓區域:基坑深度≥80cm,且底部需澆筑 10-15cm 厚 C15 混凝土墊層(增強穩定性)。
標識預處理:在標識樁表面按規范印刷信息(如 “地下尾纜 禁止開挖”、尾纜型號、歸屬單位、聯系電話),若為監測型標識(如帶測試接口),需提前檢查接口密封性(涂抹密封膠)。
立樁與固定:將標識樁垂直放入基坑,調整垂直度(用水平儀校準),然后分層回填:
非碾壓區:回填素土,每層夯實(每層厚度≤20cm);
碾壓區:回填碎石 + 素土,頂部用混凝土澆筑固定(與地面平齊或略高于地面 5-10cm,防止積水)。
配套警示:在標識樁周邊 1-2 米范圍內用警示漆劃設警示線,若安裝在道路旁,需在樁體粘貼反光條(夜間可見)。
2. 地下警示標識(警示帶 / 標識塊,用于深埋尾纜防護)
適用于尾纜埋深較深(≥1.2m)、可能被施工開挖破壞的區域,起地下預警作用。
標識敷設位置:在尾纜敷設完成后,于尾纜正上方30-50cm 處敷設警示帶(或放置標識塊),確保與尾纜走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