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是生命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實驗手段。不像其它常用的實驗方法,細胞培養是一個動態的連續過程,細胞通常會對操作失誤或污染物有所反應,這些反應往往表現出不正常的細胞狀態或培養基外觀。如果受到支原體污染時,細胞形態較之無明顯變化,極易被忽視,往往直到污染非常嚴重時才能發現。受污染的細胞膜上可能有幾百個支原體,這些支原體競爭營養并釋放有毒的代謝產物,嚴重影響實驗結果。
研究表明,至少二十多種支原體能污染細胞,其中zui常見的有:口腔支原體(M.orale)、精氨酸支原體(M.arginini)、豬鼻支原體(M.hyorhinis)、發酵支原體(M.fermentans)、人型支原體(M.hominis)、唾液支原體(M.salivarium)、肺支原體(M.pulmonis)和梨支原體(M.pirum)等。培養細胞的支原體污染率在4%-92%不等,其污染來源包括工作環境、操作者本身(一些支原體是人體的正常菌群)、培養基、血清、細胞交叉污染、實驗器材和用來制備細胞的原始組織或器官的污染。
確認細胞培養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潛在原因是一項困難且耗時的任務,在細胞培養中,任何突然的變化都應該被懷疑,同時良好的試驗規范和定期檢測支原體污染也十分必要。支原體檢測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直接培養、DNA熒光染色、ELISA和PCR法等。
支原體PCR檢測試劑盒
http://www.ebioeasy.com.cn/SonList-2186893.html
https://www.chem17.com/st192696/product_3530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