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成效。化解鋼鐵產能約2億噸,1.4億噸地條鋼全部清零,截止到2019年底燃煤電廠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9億千瓦,目前,全國約6.1億噸左右的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在完成火電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后,正在積極推動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重點地區的39個城市列入2018、2019年“散亂污”企業清單臺賬的7萬余家企業清理整頓開展專項排查,發現問題及時移交地方政府并督促進行整改。
二是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低碳化。集中力量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散煤治理,累計完成散煤治理2500萬余戶。北京以南約20萬平方公里基本完成散煤替代。指導督促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設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開展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綠色化。加大鐵路和港口的連接線、

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不斷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去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2%,從去年1月1日開始全國范圍全面供應國六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的“三油并軌”,普通柴油實現國四、國五、國六的“三級跳”。全國范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積極推廣清潔能源汽車。2010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目前全國公交車電動化比例從201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