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農村旱廁改造實施辦法
(一)加大宣傳動員全民參與。
由于受傳統生活習慣影響,許多農民群眾對旱廁改造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存在抵觸情緒,要通過村村通廣播、宣傳標語、制作壁字、印發公開信、走村入戶等宣傳形式,深入廣泛開展宣傳,讓群眾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農村旱廁改造;通過“先進帶后進”方式,讓未改廁村民看到旱廁改造整潔干凈、健康衛生等好處,引導群眾從“不愿改”到“主動改”。
(二)科學制定改廁計劃。
每個鄉鎮及時開展調查工作,摸清農戶非衛生廁所改造底數,明確分年度任務和時間節點安排,建立工作臺賬。堅持試點先行,先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村莊試點,通過典型示范,引導群眾主動改廁,促進農村改廁工作由點到面健康發展。
(三)合理選擇改廁模式。
根據地形地貌、生態環境要求,因地制宜確定改廁模式。在重點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村莊,逐步全面采用水沖式衛生廁所,并集中收集處置,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其他自然村,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原來的設施推廣使用技術穩定的1.2-1.5立方的裝配式三格式化糞池和雙翁式化糞池等衛生廁所
(四)嚴格執行改廁流程。
農村廁所改造由區按照“統一設計、統一采購、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原則組織實施,建立健全質量監督、竣工驗收和后期服務制度。由區主管部門負責提供符合當地實際的設計圖紙,依法按程序組織采購廁具,以鄉鎮負責施工及質量管理,以村為單位組織施工。整村改廁完成后,由區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驗收。
(五)強化工程質量管理。
農村改廁工程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管理制、改廁項目公示制,做到施工規范操作,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六)規范資料收集。
各鄉鎮要逐戶建立改廁檔案,實行一戶一檔。統一制作“農村廁所整治資料袋”,按照“一戶一檔”模式,收集整理農戶改廁相關資料。資料袋包括農戶身f證、戶口簿、旱廁改造照片(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以及農戶改廁申請、改廁協議、改造項目過程管控表、改造項目驗收表等,確保資料詳實。
(七)鼓勵推行社會化養護。
鼓勵企業和個人出資進行改廁后檢查維修、定期收運、糞渣資源利用等后續工作,形成收用并重、責權利一致的長效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