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賦予需求方選擇螺紋鋼牌號、規格和長度的權利,交割資源的配置由傳統模式的供給側占優轉為需求側主導。
二是提貨地升貼水引入市場化形成機制。廠庫提貨地分為基準提貨地和非基準提貨地,前者升貼水由交易所指定,后者升貼水由廠庫確定并事先公布、可調整,提貨地由貨主選擇。在這樣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升貼水形成機制下,基準提貨地對非基準提貨地升貼水的確定起到錨定效應,既有利于達到所有提貨地之間倉單提貨價格的平衡并向現貨價格回歸,有利于優化交割資源配置,同時也有助于市場化的升貼水形成機制。
三是廠與庫分離、交換與實物交收分離,有利于拓展交割庫布局,更好地服務實體企業,進一步擴大價格影響力。廠庫提貨地分為廠庫本部提貨地和廠庫本部外提貨地,還有廠庫和貨主協商達成的非指定提貨地,實物交收地從主要的消費和集散地覆蓋至更多的生產、消費和集散地,能更大程度滿足實體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引導螺紋鋼期貨步入實體企業實現供需對接、精確套保的格局,也有助于定價影響力輻射至更廣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