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強無收縮灌漿料是以高強度材料為骨料,以水泥作為結合劑,輔以高流態、微膨脹、防離析等物質配制而成。在施工現場加入一定量的水,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主要用于設備基礎二次灌漿,梁板柱加固,以及路面搶修工程等。
產品特點:1. 早強、高強:1-3天抗壓強度可達30-50Mpa以上。
2. 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滿足設備二次灌漿的要求。
3. 微膨脹性:保證設備與基礎之間緊密接觸,二次灌漿后無收縮。粘結強度高,與圓鋼握裹力不低于6Mpa。
4. 可冬季施工:允許在-10℃氣溫下進行室外施工。
5. 耐久性強:本品屬無機膠結材料,使用壽命大于基礎混凝土的使用壽命。經上百萬次疲勞試驗,50次凍融循環實驗強度無明顯變化。在機油中浸泡30天后強度明顯提高。
新聞:廣西防城港灌漿料知名品牌

“黃河石藝”用天然石材制成,這些畫品皆具有天然的立體感,放在一起,則會產生“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效果。“黃河石藝”評論家撒拉族民族書畫院副院長嚴阿力說,黃河石在濁水激流下,久經磨礪,逐漸形成質地堅硬、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圖紋美麗、色彩斑斕的天然石。天工獨塑而大璞不雕。嚴阿力說,“黃河石藝”尤其以土黃、赭紅、黑白為主色調,色彩對比簡潔、質樸、流暢、淳厚,與西部地域的自然色彩吻合。
產品用途 :1. 適用于機器底座、地腳螺栓等設備基礎灌漿。
2. 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地坪和道路的補強、搶修、加固。
3. 可進行地腳螺栓和鋼筋的錨固及結構補強。
4. 地鐵、隧道、地下等工程逆打法施工縫的嵌固。
5. 以及鋼結構(鋼軌、鋼架、鋼柱等)與基礎固定連接的二次灌漿。
參考用量:參考用量計算以2.28~2.4噸/立方米的依據,計算實際使用量。
正是因為灌漿料的強度高,遠遠超過水泥能達到的強度,并且改變了水泥在固化時收縮的特點,所以稱為高強無收縮灌漿料!!
灌漿料有不同的型號,比如CGM灌漿料,D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等等,這些都是根據不同的建筑研究院的標準來定的,不代表產品質量好壞,具體使用情況需試驗。
施工步驟 :1、 準備攪拌機具、灌漿設備、模板及養護物品,清理灌漿空間并提前將混凝土表面潤濕。
2、 支設模板并用水泥(砂)漿、塑料膠帶封堵模板連接處以確保不漏水、漏漿。
3、 按灌漿料重量的12-15%加水量加水攪拌(機械攪拌2-3分鐘,人工攪拌5分鐘以上)
4、 將攪拌均勻的灌漿料從一個方向灌入灌漿部位。必要時可借助竹條或鋼釬導流,可適當振搗或輕輕敲打模板。
5、 施工完畢后應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并加蓋草簾或棉被陰濕養護3-7天。
6、 使用溫度為-10℃至40℃。嚴禁在灌漿料中摻入任何外加劑或外摻料。
新聞:廣西防城港灌漿料知名品牌

一般規定陶瓷飾面磚粘貼分項工程應在基層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質量檢查、隱蔽工程驗收和檢驗批驗收,施工完成后應進行分項驗收。陶瓷飾面用于外墻外保溫系統時,其型式檢驗報告中應包括與外墻外保溫系統配套進行的安全性和耐候性檢驗。陶瓷飾面分項工程的抗震縫、沉降縫、伸縮縫等部位的處理應保證縫的使用功能和飾面的完整性。陶瓷飾面分項用于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時,室內環境質量應符合GB5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中規定的技術要求。
施工養護:常溫養護:1.灌漿前,日平均溫度不應低于5℃,灌漿完畢后裸露部分應及時噴灑養護劑或覆蓋塑料薄膜,加蓋濕草袋保持濕潤。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時,水泥基灌漿材料的裸露表面應覆蓋嚴密,保持塑料薄膜內有凝結水,灌漿料表面不便澆水,可噴灑養護劑。
2.應保持灌漿材料處于濕潤狀態,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
3.當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漿材料時,養護措施應根據產品要求的方法執行。
高溫養護:1.灌漿前24h采取措施,防止灌漿部位受到陽光直射或其他熱輻射。
2.采取適當降溫措施,與水泥基灌漿材料接觸混凝土基礎和設備底板的溫度不大于35℃。
3.漿體入模溫度不應大于30℃。
4.灌漿后應及時采取保濕養護措施。
冬期養護:1.冬期施工,工程對強度增長無特殊要求時,灌漿完畢后裸露部分應及時覆蓋塑料薄膜并加蓋保溫材料。起始養護溫度不應低于5℃。在負溫條件養護時不得澆水。
2.拆模后水泥基灌漿材料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大于20℃,應采用保溫材料覆蓋保護。
3.如環境溫度低于水泥基灌漿材料要求的施工溫度或需要加快強度增長時,可采用人工加熱養護方式;養護措施應符合現行標準《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的有關規定。
養護時間
|
日氣溫(℃) |
拆模時間(h) |
養護時間(d) |
|
-10~0 |
96 |
14 |
|
0~5 |
72 |
10 |
|
5~15 |
48 |
7 |
|
≥15 |
24 |
7 |
新聞:廣西防城港灌漿料知名品牌
一般普通窗、陽臺門及幕墻透明部分的保溫隔熱性能比外墻差很多,窗墻面積比越大,采暖和空調能耗也越大。為降低建筑能耗,應對建筑物的窗墻面積比做出限制。現代化公共建筑的窗墻面積比越來越大,人們追求公共建筑通透明亮,玻璃幕墻非常流行,建筑立面美觀,建筑形態豐富。考慮上述兩種因素,該標準中將窗墻面積比的上限定為.7。據此,有人認為,由于窗墻面積比的上限定為.7,今后在公共建筑中便不能應用玻璃幕墻,因為玻璃幕墻的窗墻面積比超過.7,甚至達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