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防震縫是指地震bai區設計房屋du時,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壞,應用防震縫zhi將房屋分成若干形體簡dao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部分。
為減輕或防止相鄰結構單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預先設置的間隙。在地震設防地區的建筑必須充分考慮地震對建筑造成的影響。為此我國制定了相應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防震縫的設置原則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6.1.4條規定: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規范第3.4節規定的不規則建筑結構方案,不設防震縫;當需要設置防震縫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震縫最小寬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當高度不超過15m時不應小于100mm;超過15m時,6度、7度、8度、9度相應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寬20mm。
2)框架-剪力墻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不應小于本款1)項規定數值的70%,剪力墻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不應小于本款1)項規定數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縫兩側結構類型不同時,宜按需要較寬防震縫的結構類型和較低房屋高度確定縫寬。
砌體建筑,應優先采用橫墻承重或是縱橫墻混合承重的結構體系。在設防烈度為八度和九度地區,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建筑宜設防震縫:
1.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建筑有錯層且錯層樓板高差較大。
3.建筑各相鄰部分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
此時防震縫寬度可采用50-100mm。縫兩側均需設置墻體,以加強防震縫兩側房屋剛度。防震縫要沿著建筑全高設置,縫兩側應布置雙墻或者雙柱,或一墻一柱,使各部分結構都有較好的剛度。防震縫應與伸縮縫、沉降縫統一布置,并滿足防震縫的要求。一般情況下,設防震縫時,基礎可以不分開。形縫是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的總稱。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會產生變形,導致開裂甚至損壞。變形縫是針對這種情況而預留的構造縫。伸縮縫:建筑構件因溫度和濕度等因素的變化會產生脹縮變形。為此,通常在建筑物適當的部位設置垂直縫隙,自基礎以上將房屋的墻體、樓板層、 屋頂等構件斷開,將建筑物分離成幾個獨立的部分。為克服過大的溫度差而設置的縫,基礎可不斷開,從基礎頂面至屋頂沿結構斷開。防震縫:為使建筑物較規則,以期有利于結構抗震而設置的縫,基礎可不斷開。它的設置目的是將大型建筑物分隔為較小的部分,形成相對獨立的防震單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體震動不協調,而產生損壞。在抗震設防區,沉降縫和伸縮縫須滿足抗震縫要求。沉降縫: 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懸殊,上部荷載分布不均勻,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時,為避免不均勻沉降使墻體或其它結構部位開裂而設置的建筑構造縫。沉降縫把建筑物劃分成幾個段落,自成系統,從基礎、墻體、樓板到房頂各不連接。縫寬一般為30~70毫米。防震縫是指在地震比bai較頻發的地區,設du計修建房屋的時候,為了防止地震zhi發生從而導致房屋受到破壞,使用防震縫將房屋分成了若干個形體簡單、結構剛度都十分均勻的獨立部分。為了減輕或防止相鄰結構單位因為地震而引起的碰撞,事先預留設置的間隙。在地震比較頻發的地區的建筑,都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地震對房屋所造成的影響,所以我國也專門制定了相應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防震縫的作用
設置防震縫,可以將復雜的結構分割成為比較規則的結構單元,有利于減少房屋的扭轉,并且還可以改善結構的抗震性能。但是地震的危害特別的大,如果按照規范要求確定的防震縫寬度,在強烈的地震下,還是會有可能會發生碰撞。而寬度過大的防震縫又會給建筑立面設計帶來困難,所以,設置防震縫對結構設計來說,其實是一個比較兩難的選擇。伸縮縫
建筑伸縮縫即伸縮縫,是指為防止建筑物構件由于氣候溫度變化(熱脹、冷縮),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壞而沿建筑物或者構筑物施工縫方向的適當部位設置的一條構造縫。
伸縮縫是將基礎以上的建筑構件如墻體、樓板、屋頂(木屋頂除外)等分成兩個獨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構筑物沿長方向可做水平伸縮。
沉降縫
沉降縫是指,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
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