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隔音之間的內表面必須使用吸音率高的材料作為吸音精加工面。 常用的吸音材料是超細玻璃棉和礦棉(厚度10厘米),外面包是稀疏的薄玻璃布(厚度0.1毫米)和塑料薄膜(厚度0.035毫米),也可以使用穿孔的薄金屬板和薄塑料板的墊面(穿孔率為20~30% )。 隔音室門的面積應盡量小,密封應盡量好。可以采用橡皮條、氈條等作為密封材料。如果單層窗的隔聲量不足,可用雙層窗。例如,用3毫米厚玻璃裝配的單層窗,其隔聲能力可達25分貝;而用同樣厚的玻璃裝配的雙層窗,在兩片玻璃的間距為10厘米時,隔聲量約達36分貝;間距20厘米時為40分貝。再如,鑲有6毫米厚玻璃的單層窗,隔聲量可達27分貝;如果用同樣厚的兩片玻璃裝配成雙層窗,在玻璃間距為2.5厘米時,隔聲量可達32分貝;間距10厘米時為38分貝;間距20厘米時為44分貝。
針對一個工程建筑室內空間,它的圍擋構造遭受外界音場的功效或立即遭受物塊碰撞而產生震動,就會向工程建筑室內空間輻射源聲音,因此室內空間外界的響聲根據圍擋構造傳入工程建筑室內空間中,這稱為“傳播聲音”。傳進去的聲音一直多多少少地低于外界的響聲或碰撞的動能,因此說圍擋構造阻隔了一部分功效于它的聲音,這稱為“隔音性”。傳播聲音和隔音性僅僅一種狀況從兩種不同角度得出的一對相反相成的概念。圍蔽結構隔絕的若是外部空間聲場的聲能,稱為“空氣聲隔絕”;若是使撞擊的能量輻射到建筑空間中的聲能有所減少,稱為“固體聲或撞擊聲隔絕”。這和隔振的概念不同,前者最終的是到達接受者的空氣聲,后者最終的是接受者感受到的固體振動。但采取隔振措施,減少振動或撞擊源對圍蔽結構(如樓板)的撞擊,可以降低撞擊聲本身。
投影于預制構件表面上的聲波頻率速度板上彎折速率相一致時造成的狀況。如圖所示3圖示,設某一時刻斜入射聲波頻率a抵達板上A點,使板造成震動,歷經時間t后,彎折波抵達B點,其光波長為λB,快速傳播為cB。這時候,如聲波頻率斜入射的視角θ適合,氣體波b以聲速c 經一樣一段時間t也恰好抵達B點,即λB=λ/sinθ,則在B點使板受激發因而產生新的彎曲波,恰好同A點傳來的彎曲波相吻合,于是使總的彎曲波振幅達到最大。這時,板將向其另一側輻射大量的聲能,在該頻率處的隔聲量將大幅度下降,而不再符合“質量定律”,此即所謂“吻合效應”。吻合效應只發生在臨界頻率fc處。fc同板的厚度、材料的密度和彈性模量等有關。噪聲對人的影響的頻率范圍主要為100~3150赫,應盡量避免這一范圍發生吻合效應。通常,可用硬而厚的板降低臨界頻率,或用軟而薄的板來提高臨界頻率(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