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磨漿過程中要加多少水哪?根據磨機轉數、磨片大小的不同,在磨漿過程中的加水量一般應控制在大豆重量的1—2倍之間。加水量與大豆進入磨機的量必須保持恒定,才能磨糊細度的均勻一致。如果加水量與進豆量不能保持恒定,那么豆漿細度的粗細度就會出現波動,從而影響后續工藝的控制。
1 打漿設備的發展和分類 1.1 打漿設備的發展 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傳遍全球,集千百年人類之智慧使打漿技術和裝備得到較快發展。近年富陽泗洲和江西華林兩處造紙作坊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表明,不晚于宋,我國就已經把利用水力驅動的“水碓”應用到造紙作坊的舂搗打漿工段,解放了人力并提高了紙漿制備效率。十二世紀,西班牙開始使用水力搗漿機;十七世紀末,荷蘭人發明了可間歇分解碎布和打漿的槽式打漿機,在橢圓形槽內裝著水平的飛刀輥和底刀,此后的伏特式(Voith)、尼牙加拉式(Niagara)打漿機的基本結構與它是一樣的。為了提高打漿效率,增加刀片與原料纖維的接觸面積,并使打漿過程由間歇式改為連續,人們又發明了圓柱精漿機。十九世紀,英國人Jordan發明了小錐度磨漿機(見圖1),把動刀輥與底刀由水平式變成傾斜式。
縱觀打漿設備的發展歷程和分類,磨漿機的變革主要來自于磨片這個核心元件的變革,沒有最好的磨漿機,只有最合適的磨漿機。通過四個案例的簡述,可以看到優磨片是最簡單的磨漿機升級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數老生產線,可以先根據現有設備系統和工藝指標,通過優磨片這一途徑,來改善磨漿質量,降低磨漿電耗,提高磨漿效率,這是最便捷的辦法,不存在設備投資風險。當然,筆者無意夸大優磨片的好處,也無意阻礙打漿設備的發展,希望高效節能的新型磨漿機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