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芐腺嘌呤
中文別名:2-芐氨基嘌呤; N6-芐基腺嘌呤; 6-芐基腺嘌呤; 6-芐氨基嘌呤(6-BA); 6-(N-芐基)氨基嘌呤;
英文名稱:N-benzyladenine
英文別名:1H-Purin-6-amine, N-(phenylmethyl)-; 6-benzylaminopurine; 6-BAP; 6-Benzylaminopurine; N-benzyl-7H-purin-6-amine;
CAS號:1214-39-7
分子式:C12H11N5
分子量:225.24900
精確質量:225.10100
PSA:66.49000
LogP:2.0380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白色至淡黃色晶體粉末
密度:0.899 g/mL at 20 °C
熔點:230-233 °C
沸點:145 °C(lit.)
閃點:103 °F
折射率:n20/D 1.418(lit.)
穩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儲存條件:通風低溫干燥
蒸汽壓:3.47E-06mmHg at 25°C
蒸汽密度:>1 (vs air)
安全信息
包裝等級:I; II; III
海關編碼:2933990090
危險品運輸編碼:UN 2348 3/PG 3
WGK Germany:3
危險類別碼:R36/37/38
安全說明:S9-S24/25-S37/39-S26-S36-S23
RTECS號:UD3150000
危險品標志:Xi; Xn
生產方法
制備方法一以工業中生產病毒唑副產物(Ⅰ)為原料合成。生產過程通過水解、縮合、芐胺化三步化學反應。水解(次黃嘌呤的制備)。將1400mL3%鹽酸和105g(Ⅰ)回流反應8h,加500mL10%氫氧化鈉溶液,使pH值5~6。冷卻、抽濾得灰黃色固體,用水重結晶,活性炭處理得白色粉末狀固體(Ⅱ),干重83g。縮合(吡啶鹽中間體的制備)。將6g(Ⅱ)溶于125mL吡啶溶液,滴加8犿犔三氯氧磷,反應置冰浴中冷卻。滴畢繼續于室溫反應0.5h,即抽濾,干燥后得(Ⅲ)7.85g。芐胺化(6-BA的合成)。將中間體鹽(Ⅲ)置于反應瓶中,滴加30mL芐胺,滴畢水浴升溫至60~70℃,反應3h,蒸除芐胺得粗品(Ⅳ)2.1g。重結晶時用1mol/L氫氧化鈉溶解粗產物,活性炭煮沸脫色,熱過濾,冷后調節pH值4~5,有白色固體析出。上述各步反應過程如下。
制備方法二通過次黃嘌呤氯代,然后芐胺解制得芐基腺嘌呤。
用途
6-芐氨基嘌呤6-BA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細胞分裂素.具有抑制植物葉內葉綠素、核酸、蛋白質的分解,保綠防老;將氨基酸、生長素、無機鹽等向處理部位調運等多種效能,廣泛用在農業、果樹和園藝作物從發芽到收獲的各個階段。
急 救: 吸 入: 如果吸入,請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如有不適感,就醫。
眼晴接觸: 分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立即就醫。
食 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醫。
對保護施救者的忠告:
將患者轉移到安全的場所。咨詢醫生。出示此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給到現場的醫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