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友甲:木屋木結構韌性強,對于瞬間沖擊荷載和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能力,且木結構別墅的箱式結構將力均分,木結構的別墅住宅,由于自身結構輕,木結構又有很強的彈性恢復性,所以在大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結構在基礎發生位移時可由自身的彈性復位而不至于發生倒塌。在日本神戶和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木結構別墅或是稍微變形或整體被推前數米,仍完好無散架,由此證明了木結構別墅在各種極端的負荷條件下,其結構的抗地震穩定性能和結構的完整性。日本政府在神戶大地震后命令民用住宅必須采用木結構建筑,所以,在所有結構中,木結構建筑具備較佳的抗震性能。金屬瓦網友乙:古建筑的抗震原理被總結為祖先們的"柔性"抗震智慧,有人說,西方建筑史"石頭的歷史",中國建筑史是"木頭的歷史",西方磚石結構是剛性結構建筑體系,中國土木結構是柔性結構建筑體系,西方人以剛性的磚石結構抵抗自然災害,中國人以柔性的土木結構防御了地震的破壞,前者是"以剛克剛",后者是"以柔克剛"。彩石金屬瓦是木屋結構的較佳屋面材料金屬瓦作為建筑材料,木材與泥土具有富于韌性、加工靈活、組合方便的優點。在防震方面,主要依靠木結構。木材是一種質輕、力學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比較容易變形,但在一定程度內又有恢復變形的能力。木構架中的所有節點又普遍使用榫卯結合,也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再加上傳統木構架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柱網平面和梁架布置,使其形成一個具有一定柔性的整體框架結構體系,當地震襲來時,建筑便通過自身的變形消化地震力對結構的破壞能量,從而在一定限度內保障了建筑的安中國的傳統木結構,具有框架結構的種種優越性,如"墻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連接,又使得它具有相當的彈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復能力。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許多文物建筑的墻體均不同程度地受損,但主體結構仍未倒塌,就是這種柔性框架結構抗震能力的表現。網友丙:"汶"地震時,甘肅省重災區文縣,在震后90%左右的房屋倒塌或成為危房。文縣以碧口鎮受災重較,這里與四川省青川縣木魚鎮緊鄰。離5?12大地震震中汶川距離不到200公里。在碧口鎮竇家壩村緊鄰212國道的有一棟二層民房,是村民任興平在1998年建起的。當初僅花了3萬多元,他沒有想到,10年之后,這棟房屋在經歷8級地震和多次余震后仍然堅挺不倒,幾乎毫發無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