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舒爾茨結緣星巴克
霍華德.舒爾茨,是瑞典一家生產廚房設備的公司(Hammarplast)的副總裁兼美國分公司經理。1981年,舒爾茨注意到西雅圖的星巴克,經常大量訂購一種型號的手磨咖啡設備。這引起舒爾茨的好奇心,他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什么樣的企業訂購這么多的手磨咖啡設備。他決定親自拜訪一下這家客戶。于是,他立即坐著飛機跑到西雅圖,想去看看這家企業。
一個晴朗的春日,在當時負責星巴克銷售的零售經理林達-格勞斯曼的陪同下,舒爾茨來到了美國西海岸邊的西雅圖。他來到星巴克店在帕克農貿市場的店內。當他推門的瞬間,一股濃郁的咖啡香味飄逸而出,柜臺后面立著一罐罐來自蘇門答臘、埃塞俄比亞、哥斯達黎加等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另一面墻上則陳列著各種咖啡機。一個古色古香的咖啡殿堂呈現在舒爾茨面前。
通過和鮑德溫、鮑克的交談,舒爾茨了解到星巴克的歷史超過十年,但到現在僅有四家店。舒爾茨很驚奇,為什么這幾個人如此迷醉于這項事業,卻沒有一個人想把企業做大做強?這幾個有著濃濃藝術家氣質的人創辦星巴克,只有一個理由:熱愛咖啡。他們期望教育消費者關于深度烘培咖啡優點的熱情深深打動了舒爾茨。
在回紐約的路上,舒爾茨一直在思考關于星巴克的事情。舒爾茨后來回憶起當時的經歷:“當時就像有什么魔法,我在商業社會從未見過的一種熱情和真誠打動了我。”當飛機降落在肯尼迪機場的時候,舒爾茨已經決定要參與星巴克的工作。
舒爾茨立刻打電話問鮑德溫,“你覺得我和星巴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舒爾茨建議鮑德溫在西雅圖以外的地方開設星巴克分店,以便讓更多的美國人能接觸到星巴克的咖啡,而不僅僅是西雅圖的幾千名咖啡熱愛者。舒爾茨還提議由自己來負責這個擴張計劃。舒爾茨說,他可以讓只有四家店的星巴克迅速壯大起來,超越西北地區,甚至會成為全美性的大公司,甚至會有幾百家店。星巴克的名字會成為優質咖啡的代名詞——這個名牌將成為世界級水平的保證。當提出這個擴張構想后,舒爾茨以為星巴克的工作應該是囊中之物了。然而,星巴克的三位創始人并沒有同意他的要求,他們擔心舒爾茨的想法可能會把星巴克引向一個新的經營方向。再加上舒爾茨之前對咖啡幾乎是一無所知,根本無法適應星巴克的咖啡文化。而且,對于聘請一個外人加盟,尤其是一個已經在紐約擁有很高地位的人物加盟的風險也比較大。有人還擔心,舒爾茨是否能接受星巴克的價值觀。
鮑德溫打電話給舒爾茨說,他們決定拒絕他加入,因為他們認為擴張太過冒險。舒爾茨非常沮喪,但是,他沒有放棄。第二天,他致電鮑德溫,并做了一個熱情洋溢的、但是言之有據的演說,來說明為什么拒絕擴張是錯誤的決定。同時提出,他為星巴克工作可以不領取薪資報酬,而是把工資轉換為在星巴克的股份。舒爾茨的努力沒有白費,鮑德溫同意重新思考一下。不久,鮑德溫告訴舒爾茨,他們同意雇傭他作為星巴克的市場部和海外零售部經理,來負責星巴克的市場開拓工作。
1982年9月,舒爾茨正式開始了他在星巴克的工作。在星巴克工作最初的3個月,舒爾茨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西雅圖四家店里。為了和同事打成一片,他努力把原來在紐約工作的那種西服加領結、高度緊張、充滿能量的工作風格改變為更適合西北地區的休閑風格。他改變了以前擔任副總裁時候每天穿正裝的習慣。他每天穿著休閑的服裝,品嘗各種不同種類的咖啡,和顧客交談,認識每位員工,熟悉關于咖啡零售的各種知識。 隱藏于意大利的咖啡精神
1983年,舒爾茨到意大利米蘭出差參加一個關于家用設備的商業展覽會。在從旅館步行到展覽會議中心的路上,舒爾茨發現街頭的小咖啡館一家接一家,而且每家生意都不錯。舒爾茨停留在一家意大利咖啡吧門前,走了進去。站在店門口的收銀員看見他進來,微笑著沖他點了點頭。柜臺后面的服務員很熱情地和他打了個招呼,“濃縮咖啡?”師傅微笑著將一杯剛做好的咖啡遞了過來。店員的微笑和招呼讓他感到親切自然,他發現意大利的店和星巴克的風格不太一樣。
意大利咖啡館銷售咖啡,而不僅僅是賣咖啡豆。意大利咖啡師傅一邊磨咖啡豆、壓進濃縮咖啡、蒸牛奶、遞給顧客,一邊友善地與顧客聊天。店內都設置著咖啡桌椅,那些意大利顧客來到咖啡館總是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一邊喝咖啡,一邊找熟人聊天。這些意大利人早上來一次,中午也要來一次,到了晚上下班還是先到咖啡館轉一圈才回家。整個咖啡店看起來像一個小社區集會的場所,每家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舒爾茨深深感受到咖啡已經成為當地意大利人生活的一部分,咖啡店里那種放松的氣氛、交誼的空間、心情的轉換,才是咖啡館真正吸引顧客一來再來的精髓,而已經不僅僅是一包上乘的咖啡豆,或者一杯咖啡。
舒爾茨尤其為一個事實感到震驚,米蘭作為一個和費城一樣大的城市,居然有1500家咖啡店,而意大利全國有200000家咖啡店,幾乎每一條街道拐角處都有一家,所有的咖啡吧都很受歡迎。舒爾茨發現意大利制作出一杯杯美妙咖啡的大師傅會被顧客視為藝術家而得到尊重,而在美國人眼里,那只不過是一個說不上有什么技藝的勞作者。看著這一切,舒爾茨心里產生了一種革命性的念頭:星巴克錯失的正是這一點——完全錯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