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產經營螺旋鋼管(螺旋鋼管又稱:SSAW螺旋縫焊接鋼管、螺旋焊管)
=螺旋鋼管、螺旋管、螺旋纏繞鋼管(無縫鋼管(無縫管)、直縫鋼管(直縫焊管)、熱軋鋼管、熱擴鋼管、焊接鋼管、鍍鋅鋼管、鍍鋅管、壓力鋼管、防腐鋼管廠、保溫鋼管(石油天然氣2PE/3PE聚乙烯防腐層、FBE溶解環氧粉末鋼管防腐、環氧煤瀝青仿佛涂料、鋼管水泥沙漿襯里防腐、黑黃夾克保溫鋼管、法蘭、彎頭、大彎、三通、大小頭等管件。 我公司可承擔鋼質管道的單層和雙層熔結環氧粉末(FBE)、雙層聚乙烯(2PE)和三層聚乙烯(3PE)、雙層聚丙烯(2PP)、和三層聚丙烯(3PP)、環氧煤瀝青防腐涂料等管道外防腐工程和IPN8710高分子防腐涂料防腐,水泥砂漿管道內壁防腐等管道內涂層多種防腐結構的管道防腐工程。執行DIN30670、DIN30671、SY/T4013-2002、SY/T0315-97標準。
我公司全部采用SY/T5037-2000、GB/T9711.1-1997標準和APISpec5L標準生產φ219-φ2232(材質可采用Q235B、Q345B、Q235A、10#鋼、20#鋼、16Mn、L245、L290、L360、X42-X70鋼級)不同壁厚的埋弧焊鋼管。公司于2007年新上一條大口徑超壁厚內外雙絲雙面埋弧焊管生產線,可為用戶提供406*22mm--2420*32mm螺旋鋼管,產品廣泛用于天然氣、海上石油打樁、石油、化工、電力、熱力、給排水、蒸汽供熱、水電站用壓力鋼管、火力發電、水源等長距離輸送管線及打樁、橋梁、鋼結構等工程領域。
2017年新年伊始,太鋼雙相不銹鋼繼獲得挪威國家石油標準NORSOKM-650特材認證之后,首次以材料形式批量進入歐洲高端市場,用于國際石化項目。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太鋼高端產品研制的步伐明顯加快,2016年相繼推出10余種打破國外壟斷的新產品。
今年初,一則《筆尖“皇冠”太鋼造》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國家難題”的“太鋼回答”鏗鏘響亮。相比人們的激動,太鋼人在自豪之余則要平靜得多,因為對于太鋼人來說,“筆尖鋼”研發成功絕非偶然,而太鋼破解這種國家級的科研難題也不是第一次。上到火箭飛船,下到硬幣筆尖,科研創新驅動著太鋼戰艦,在市場的海洋里攻堅克難,不懼失敗。2016年,太鋼在鋼產量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實現利潤12.9億元。
“對太鋼來說,關鍵是要抓住市場倒逼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機遇,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充分發揮工藝技術、裝備和人才的優勢,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注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太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曉波說。
堅持創新:在不銹鋼領域獨占鰲頭
2017年新年伊始,太鋼雙相不銹鋼繼獲得挪威國家石油標準NORSOKM-650特材認證之后,首次以材料形式批量進入歐洲高端市場,用于國際石化項目。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太鋼高端產品研制的步伐明顯加快,2016年相繼推出10余種打破國外壟斷的新產品。
2016年11月中旬,由太鋼主持起草的新版不銹鋼三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涵蓋了國內近7成不銹鋼產量。這標志著太鋼正在加速實現從生產鋼鐵材料向“生產”標準的轉變,也是太鋼長年在不銹鋼生產制造和應用上獨占鰲頭的生動寫照。
“一項新標準的出臺就意味著產業的一次升級。說到底,標準就是實力的體現,標準就是影響力和引領力,誰掌握了標準,誰就占據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太鋼不銹技術總監李建民表示。
太鋼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原動力,推動產品向特色化和高端化發展,一批獨有和領先的高端產品在國內外市場華彩亮相。
對太鋼來說,硅鋼是僅次于不銹鋼的戰略品種。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太鋼緊盯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組成產銷研團隊,開展全線工藝技術質量攻關,成功研發出新能源高端乘用車驅動電機用新型硅鋼材料,2016年11月份實現批量生產,已經供貨國內知名汽車廠家。
“驅動電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對制造材料的性能、板形有極高的要求。過去,這些材料全部依靠進口。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產品與同類進口產品水平相當,且具有更顯著的節能高效特性。”太鋼不銹冷軋硅鋼廠總工程師張文康說。
太鋼從傳統領域邁向新興領域的步伐越來越快。2016年,除硅鋼產品市場銷售增長20.6%外,太鋼汽車排氣系統用不銹鋼、罐箱行業用不銹鋼、雙相不銹鋼、超純鐵素體不銹鋼、核電用不銹鋼、取向硅鋼的市場銷售分別增長了36.7%、76%、200%、35.4%、51.3%和107%。其中,新產品的市場貢獻率在70%以上。
市場倒逼:機制變革催生活力
鋼鐵企業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既要積極主動,也要靠市場倒逼。太鋼堅持用改革的辦法,運用好市場倒逼機制,創新經營管理機制,引導全員把準市場脈搏,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努力把成本降到最低、品種調到最優、質量做到最佳,精益求精,苦練內功,強身健體,變“熬冬”為“冬泳”。
市場倒逼,關鍵是推進市場化改革。面對經營的巨大壓力,太鋼變革經濟責任制考核方式,倒逼各經營單元緊盯市場變化,轉變工作方式,提高經營績效。
太鋼加速推進營銷體制變革,推行由營銷業務經理和產品技術業務經理相結合的“雙經理制”,加大技術營銷和服務營銷力度,提高服務水平。生產廠與營銷人員組成團隊,共同服務市場和用戶。同時,“成為用戶的管家”成為營銷部新的工作目標,“我們還能為用戶做什么”成為營銷隊伍的共同追求。
過去,太鋼對營銷人員往往是按合同量進行考核,營銷員最關注的是銷量。現在,以品種市場占有率為主要考核指標的考核方案,使營銷員的關注點轉移到了高附加值產品在終端用戶群中的占有率上,實現了營銷人員從關注眼前到關注長遠、從關注數量到關注質量的深刻轉變。
市場倒逼,重在全員行動、揚長避短。太鋼地處內陸,一方面,隨著鐵礦石價格下降,太鋼傳統的資源優勢日益喪失;另一方面,遠離目標市場,運輸成本高日益成為制約企業經營的短板。
如何揚長避短?太鋼提出,走出困境、走向新生,辦法在基層,智慧也在基層。市場倒逼必須著力推動全員轉變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太鋼以全面預算為剛性約束,推動降本增效目標、責任和控制措施在公司各層級分解落實,通過原料結構優化、工藝革新、物流流程變革、優化融資結構、嚴控“三公”經費支出等舉措,促進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降本增效。2016年,太鋼鋼鐵板塊降成本達15.76億元。
多元產業:開枝散葉成長迅速
寒冷冬日,《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記者來到太原市晉源區晉陽污水處理廠,看到大量污水被引入儲水槽,正在進行處理。太鋼晉陽污水處理廠技術總監黃平介紹說,城市污水經過一道道工序處理后,水質會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
2014年,隨著太原市的快速發展,政府決定籌建晉陽污水處理廠,專門進行太原河西地區居民生活污水的深度處理。黃平回憶說:“當時晉陽污水處理廠在全國招標,尋找國內一流的水處理企業,通過比對,最終選擇了太鋼碧水源公司。”眼下,太鋼碧水源公司承建的晉陽污水處理廠已全面投運,日處理污水21萬噸,未來將達到32萬噸,成為亞洲大型的地下式污水處理廠。
包括晉陽污水處理廠、陽泉水質改善項目、平定縣冶西工礦區及周邊自來水水質改善總承包工程在內,太鋼碧水源公司的市場不斷拓展。2016年,該公司經營收入達到5500萬元,實現利潤1100余萬元。
2016年,太鋼資源產業進步顯著。太鋼礦業公司深挖潛力,經營績效全行業領先。中色太鋼鎳業公司鎳鐵產量超出設計和預算水平,成本大幅降低。太鋼萬邦爐料公司突破瓶頸,鉻鐵產量穩步攀升,各項技術經濟指標位居行業前列。
新材料產業加速推進。太鋼高端碳纖維研發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著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碳纖維研發生產基地。目前,納米晶超薄帶工藝與裝備攻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參與市場競爭奠定了基礎。
金融產業業績良好。太鋼財務公司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獲得行業評級A類榮譽;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優化資金結構與業務模式,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了融資成本;投資公司收益良好。
醫療健康產業實現新突破。太鋼醫療公司經營指標進步明顯,與山西醫科大學合作共建的檢驗學系運行順暢,籌建醫藥器械公司等工作進展順利。
貿易業務績效改善。太鋼國貿公司積極拓展社會貿易,2016年支柱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52%。
“2017年,鋼鐵行業淘汰性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太鋼將圍繞‘做強主業、延伸發展、多元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戰略布局,以轉型升級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主線,傳遞市場壓力,增強干部動力,激發全員活力,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李曉波說。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總額逾700億元
日前,上市公司永興特鋼對外披露了購買理財產品的事項,其擬購買工商銀行發行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認購金額1億元,產品期限35天,預期最低收益率2.6%,而這也成為雞年首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公告。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種類不一,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以及信托等多類產品,其中銀行理財產品仍是上市公司的最愛,該類產品占所有購買理財產品種比例高達九成以上。但《證券日報》卻發現,進入2017年,各家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的熱情有所降溫。
數據顯示,2017年年初至今,共有271家上市公司對外發布了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涉及金額為716.70億元。而去年同期,則有高達323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涉及金額高達830.92億元。而從單個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豪放”程度來看,則與2016年持平,今年購買理財產品金額超過10億元的共有10家上市公司,這與去年完全相同。兗州煤業無疑是上市公司中最為熱衷進行理財產品投資的,數據顯示,其連續兩年來均動用數十億元進行理財投資。今年其目前公布的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為40億元,位居所有上市公司次席,而兗州煤業2016年同期理財產品認購金額高達50億元,為所有上市公司認購冠軍。
本報記者粗略梳理這些上市所購買理財產品信息并發現,這些公司所購買理財產品的期限大都在三個月以內,期限普遍偏短以滾動投資為主,所用資金則以自有資金為主。
2013年年中,突然出現的流動性極度緊張的局面曾讓高收益率理財產品隨后大行其道,而銀行的窘境卻成了上市公司的一場“財富盛宴”,彼時上市公司曾借機搶購理財產品。如今,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低位徘徊,這一盛況也已難現。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加之長假過后市場資金面保持充裕,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仍將處于低位,這也會從另一個方面降低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