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月,螺紋鋼被商品分析師、債券分析師和宏觀分析師討論得熱火朝天,立場涇渭分明。從庫存周期到債務周期,從貨幣信用收縮到財政預算約束,無處不滲透著典型的預期差。
而身處暴風眼中的鋼鐵企業,在利潤逆天的同時,也要看看遠方的風暴,提前做好打算,積極利用期貨等衍生品工具管理風險,實現企業穩扎穩打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鋼廠產量不斷刷新紀錄,利潤也不斷創紀錄,鋼材價格居高不下。在供給側改革下,供應出現了超預期的萎縮,而偏高的廣義信貸規模和投放猛增的財政支出,讓總需求大大超出預期。螺紋鋼已經成為市場激辯總需求的導火索,而總需求這個“天鵝池”里黑天鵝頻頻出現。
鋼鐵企業毛利潤創新高
“現在毛利潤接近50%,歷史罕見,肯定要開足馬力生產啊。”江蘇蘇鋼集團營銷部市場經理張益明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據介紹,蘇鋼的產品主要應用于國內的軸承行業、汽車制造行業、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礦山行業。
相對于技術難度較大的特鋼,螺紋鋼毛利潤現在也超過了30%,1噸螺紋鋼毛利潤超過1000元,現在現貨價格基本在3700元左右。中天鋼鐵集團投資部主任田杰說:“我們也沒有料到會有這么高的利潤,而且能持續近3個月時間。”
高利潤之下,全國所有能開工的鋼廠肯定在加大馬力生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6月鋼鐵產量同比增長5.7%,達到創紀錄的7323萬噸,超過了4月份創下的7278萬噸紀錄。
鋼廠產量不斷刷新紀錄的同時,利潤也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據行業人士的粗略估算,2016年每噸螺紋鋼的盈利情況在300元~400元水平。進入2017年,3月上旬之前,利潤接近每噸600元~700元水平,當時已屬于歷史最高的利潤水平。當時,有行業人士表示,“鋼廠不應擴大生產,鋼價高利潤屬于回光返照,搞不好6月又進入虧損。”
然而,經過4月份的回落,到了5月份,鋼材價格止跌回升,螺紋鋼的毛利潤繼續創新高,突破1000元的重大關口,并持續至今。
是新周期的起點還是老套路?
為什么產量飆升而利潤卻能持續上漲?馬鋼股份市場部首席市場分析師夏仕卿認為,主要源于供給側改革下的政策紅利。根據發改委的統計,6月底,全國鋼鐵去產能完成5800萬噸,而今年目標是5000萬噸。這說明,鋼鐵去產能已經提前半年超額完成了任務。
投資界則不少傾向于認為鋼材漲價開啟了產能新周期。“漲價效應在擴散,已經不止是螺紋鋼價格持續上漲,煤炭、水泥、玻璃、化工、機械、造紙等多個行業都在上漲。從這個角度說,產能已經進入了新周期。”中信建投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琦說。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則認為,“我們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2016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是庫存周期和產能周期雙雙見底共同導致的。二季度去庫存之后,三季度將由于需求超預期甚至再度回補庫存。
不過,對于開啟新周期之說,一批宏觀分析師持否定態度。最典型的莫過于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的觀點,“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主要應歸功于內需,我們對當前依靠地產銷售穩定的經濟走勢心存疑慮,只有哪一天不靠房地產了,經濟才算是真正見底。”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鋼鐵生產企業對于長期鋼價走勢并不非常樂觀。“我們只是短期樂觀,長期仍然偏向于謹慎。”中天鋼鐵集團投資部主任田杰面對新周期的說法時表示,謹慎的原因是當前旺盛的需求能不能持續。鋼價上漲時,中間環節囤貨明顯,一旦鋼價下跌,這些貨物必定一擁而出,導致行情暴跌。
無論如何,上述兩種說法的爭論都基于對宏觀總需求的預期差,這也是今年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期貨行情波瀾壯闊的重要誘因。此前,由于市場對于需求的一致性悲觀預期,導致6月初螺紋鋼期貨貼水現貨一度超過700元/噸左右,創下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深貼水體現了市場對未來鋼材需求的悲觀預期。
7月份開始,螺紋鋼貼水展開修復之旅。即便如此,如今螺紋鋼品種未平倉合約總數連續第2個月超過500萬手,創下新高。此外,持倉非常集中,說明市場的分歧仍然非常巨大。業內人士表示,這也預示著一旦三季度出現宏觀經濟超預期改變,鋼鐵價格將再度出現巨大波動。
下半年央行貨幣供應量成焦點
上半年實體經濟的總需求為何超預期?鵬揚基金總經理楊愛斌認為,是廣義信貸規模仍然偏高和房地產表現超預期所致。據央行的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6萬億元。這意味著上半年的金融去杠桿并沒有影響實體經濟。
與此同時,上半年財政支出投放猛增也是推動總需求增大的重要原因。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財政支出大幅擴張26.1%,其中中央增長12.3%,地方支出猛增28.3%。保障房、水利和交運等基建投資力度加碼,地方投資意愿強勁,導致上半年財政支出投放猛增。累計赤字大幅提高,前6個月累計赤字9177億元,創歷史新高。
楊愛斌預計,2017年下半年基建的增速會下降到14%~15%。引發中國需求波動的最大因素是投資,而影響投資的最大因素是房地產投資。“到2018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有可能降至零左右,甚至會同比減少。未來房地產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應該也會往下走。而下半年財政支出的潛力也將十分有限。”
“6月份以來,股債商都在走牛。”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覃漢表示,6月份以來的近2個月時間內,商品期貨價格、股市里的周期板塊和債市風險偏好都出現明顯走強,出現一波上漲行情。其中關鍵動力在于,金融去杠桿邊際緩和,委外資金重新擴張,而且央行維穩流動性,資金緊張弱于預期,各種資金重新加杠桿意愿增強。
“一些鋼材經銷商,都是看央行貨幣投放來參考定價的。比如央行一旦投放中期借貸便利(MLF),當天報價立馬漲100元~200元。”國內大型鐵礦石貿易企業中信金屬有限公司礦產資源部副總經理王雪彬表示。
三季度總需求將成行情關鍵
“鋼材價格想要繼續向上突破,需要有更好的預期出現。”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院長葉燕武分析,現在價格處于高位,鋼廠開工生產的動力十足,供給邊際上升很快。而下半年基建和房地產的驅動因素卻在減弱,供需格局的轉化將使得三季度成為關鍵時間點。
覃漢表示,流動性和監管暫緩的利好已經兌現,但是,無論債券、商品還是股市對經濟上行超預期、監管重新收緊、供需惡化等負面信號反應仍不充分。隨著風險資產大漲,債券性價比下降,風險偏好難以持續抬升,在相互矛盾的資產價格信號下,一些警惕性較高的投資者開始修正預期。
不過,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慧勇表示,三季度經濟仍有可能繼續超預期。他預計,出口向好仍然可以延續,而地產投資的韌性也要強于預期,而且貨幣政策再進一步收緊的概率不大,這都為宏觀經濟繼續超預期提供了基礎。
24日,唐山普方坯含稅出廠價上漲20至3430元/噸。當日,唐山成品材價格表現不一:唐山小窄帶盤中累漲50,主流報3650含稅出廠;唐山型鋼早盤持穩,盤中槽上調10-30,現主流報價工字3710,槽鋼3710-3730,角鋼3740;唐山中厚板小幅松動20,現14-25mm普板主流報價3560-3570;唐山熱卷小幅松動30,現3.0卷3750。
24日,黑色系期貨整體震蕩運行。上周,期螺主力收盤價一度觸及3679的年內最高位,因現貨市場成交持續低迷,疊加“恐高”情緒,期螺主力回落至3500附近。不過,7月下旬沙鋼等主流鋼廠大幅漲價,以及廠內庫存仍處低水平,導致市場觀望情緒濃厚,由于趨勢不甚明朗,期貨震蕩為主。
24日,國內6家建筑鋼材生產企業下調出廠價30-60元/噸,由于近日國內鋼材市場出現下跌,少部分企業跟隨補跌。
鋼材現貨市場
建筑鋼材:7月24日,全國25個主要城市HRB400(20mm)螺紋鋼均價3923元/噸,較上一交易日價格下跌19元/噸。從整日反饋來看,早盤各地現貨成交偏弱,不過午后隨著期螺小幅回升,低位資源稍有放量,整日成交尚可。綜合來看,預計明日國內建筑鋼材或窄幅整理運行,區域間表現仍有一定分化。
熱軋板卷:7月24日,全國24個市場4.75mm熱軋板卷價格報3798元/噸,較上一交易日價格下跌12元/噸。目前市場觀望情緒較濃,市場需求整體一般,預計明日市場價格震蕩運行為主。
冷軋板卷:7月24日,全國24個主要城市1.0mm冷軋板卷均價為4325元/噸,較上一交易價格下跌3元/噸。今日冷卷價格震蕩盤整,商家報價相對堅挺,交投氛圍表現一般。期貨延續高位震蕩格局,午后鋼坯穩中有漲。下游方面,短期淡季需求不佳,下游多持觀望為主,預計明日冷軋價格或將盤整為主。
中厚板:7月24日,全國23個主要城市中厚板均價37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價格下跌4元/噸。目前市場庫存相對不高,鋼廠訂貨價格維持高位,但受期貨回落的影響,下游采購比較謹慎,市場需求相對偏弱。預計明日市場價格震蕩運行為主。
原材料現貨市場
進口礦:7月24日,京唐港61.5%澳洲粉礦報535元/噸,較上一交易日持平。一方面,進口礦港口庫存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鋼廠繼續擴產,主流高品礦成交尚可,短期礦價或震蕩運行。
焦炭:24日國內焦炭現貨市場主流持穩,成交良好。山西地區焦炭市場現二級主流出廠含稅價1550-1600元/噸;河北邯鄲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含稅1700元/噸;邢臺準一級出廠報1760元/噸,唐山二級到廠1750-1810元/噸;;華東地區焦炭市場現二級主流出廠含稅價1740-1830元/噸。環保因素仍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焦炭局部供應受限,同時鋼廠采購積極性未受明顯影響,焦炭需求仍然強勢,短期國內焦市仍有繼續走強可能。
廢鋼:24日廢鋼市場弱勢運行,市場普跌。現江蘇地區重廢價格維持在1860-1900元/噸;山東地區重廢價格在1790-1850元/噸。浙江市場重廢價格在1570-1740元/噸。福建市場重廢含稅成交價1600-1670元/噸。山西地區重廢含稅1430-1490元/噸。河北地區重廢價格在1680-1740元/噸。以上均為含稅到廠價格。
鋼材市場預測
宏觀面:7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0.1和0.2個百分點至6.7%和6.4%,主要是考慮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強勁,以及對持續財政支持的預期。
IMF將其對歐元區2017年GDP增長預估上調至1.9%,較4月預估水平提高0.2個百分點。不過,IMF推翻了之前關于特朗普政府財政政策計劃將提振美國經濟增長的假設,因此分別下調2017年和2018年的美國增速預期0.2和0.4個百分點至2.1%。
供給端:由于高利潤刺激,鋼廠繼續延遲檢修期,上周鋼鐵產量延續小幅擴產態勢。
據跟蹤監測,本周(截至7月19日),全國139家建材鋼廠產能利用率73.4%,周環比增加0.1%,創下年內新高;37家熱軋板卷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為83.92%,較上一周增加1.12%,持續三周攀升。
需求端:由于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制造業穩中向好,基建、房地產投資拉動下,建筑業需求較旺,整個6、7月份傳統淡季鋼材需求環比下滑幅度不大,仍好于上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