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程序安全
1.裝貨程序:
裝貨的安全措施是什么?誰負責監督裝貨的過程?如何檢查集裝箱?評估價集裝箱的標準是什么?負責人是誰?發現異常時的處理程序是什么?
2.貨物追蹤程序:
工廠如何確保貨物及時運送到港口或集運商處?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程序嗎?負責人是誰?有記錄嗎?記錄存放在哪兒,保存多久?發現異常時的處理程序是什么?
3.貨物查驗程序:
① 按照貨運文件清點產品的程序是什么?負責人是誰?如何進行記錄?出現異常或差異時的處理程序是什么?
② 檢查所有發貨是否已正確加貼標簽、標識、稱重、清點和記錄的程序是什么?負責人是誰?
4.封條查驗程序:
查驗封條的程序是什么?負責人是誰?如何進行記錄?發現異常時的處理程序是什么?
5.禁止卡車司機參與裝貨:
裝貨期間卡車司機應遵循什么原則?誰負責確保卡車司機沒有參與裝貨?
6.非法活動檢查程序:
發現非法活動時通知執法機關的程序是什么?進行報告的管理系統是什么?
7.貨運文件授權:
誰負責編制所有貨運文件?阻止未獲授權人員接觸貨運文件的程序是什么?負責人是誰?誰有權簽署貨運文件?
8.集裝箱存放:
存放空集裝箱的程序是什么?誰負責確保集裝箱已上鎖并存放在安全區域?是否制定了程序,在裝貨前重新檢查存放的集裝箱?誰負責重新檢查?
了解更多C-TPAT驗廠標準,C-TPAT驗廠要求,C-TPAT驗廠難點,C-TPAT審核清單,C-TPAT驗廠清單,C-TPAT驗廠全套資料,C-TPAT驗廠文件,C-TPAT驗廠注意點,C-TPAT驗廠相關內容請聯系凱冠。
人員安全
1.雇用前篩選和雇用:
篩選新員工的程序是什么?負責人是誰?新員工應填寫何種類型的文件?文件檔案應保存多久?誰負責面試?對于不同類型的員工有不同的篩選標準嗎?誰可以查看員工檔案?如何限制查看?
信息技術安全
1.計算機網絡安全程序:
有何程序保障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負責人是誰?誰擁有密碼?多久更改密碼一次?如何備份系統?多久一次?磁帶保存多久?防病毒軟件多久更新一次?硬件存放在哪兒?誰可以使用硬件?如何限制硬件的使用?
教育和培訓
1.員工安全培訓:
如何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誰負責培訓和培訓材料的準備?要多久進行一次培訓?
了解更多C-TPAT驗廠標準,C-TPAT驗廠要求,C-TPAT驗廠難點,C-TPAT審核清單,C-TPAT驗廠清單,C-TPAT驗廠全套資料,C-TPAT驗廠文件,C-TPAT驗廠注意點,C-TPAT驗廠相關內容請聯系凱冠。
反恐文件及硬件要求
C-TPAT 反恐主要程序
1.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Cargo & Container貨物貨柜管理程序
2. Security Guard Handbook保安手冊
3. Management Procedure for Emergency Cases緊急應變管理程序
4. Employee Handbook員工手冊
5. Recruitment Procedure (E1 including employee's family members, education background, working experiences, home telephone number, ID copy, Identity verifying, etc. )招聘程序(E1包括家庭成員,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家庭電話,復印件,身份核查等)
6. Detailed Security Rules & Regulations安全細則
7. Supplier's Working Standards供應商作業標準
8. Employee Reporting Procedure of Potential Security Problems員工報告潛在安全隱患程序
9. Warehouse Management Procedure 倉庫管理程序
10. Quality Inspection Procedure (Standards) 質量檢驗程序(標準)
歡迎來電咨詢
深圳市凱冠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陳小姐
聯系方式:0755-28377534/13322932440
QQ:7191838
郵箱:szkaiguan@163.com
如何進行SA8000論證程序?
SA8000的認證過程與ISO9000相似。SA8000和ISO
9000、ISO 14000的區別在于:這個新標準除了對體系的要求外,還包括生產運作方面的要求。它要求論證單位摸清認證對象生產廠的情況,了解這些生產廠所在的地區。如果授權的論證機構要對一個工廠進行論證,它必須為評估工廠執行標準情況制定一套程序。通過論證的公司會獲得,并有權在公司介紹手冊和公司信箋抬頭處印上SGS-ICS論證標志和CEPAA標志。此外,它們還可得到SA8000的副本用于促銷。
SA8000以ISO9000為基礎,它的鑒定目標是世界各地工廠內生產環境的條件。該標準由一個25人的顧問委員會編制,他們來自CEPAA、大赦國際、全國童工委員會、KDMG、 SGS國際論證服務公司和國際紡織工人聯合會。CEPAA委托獨立地評估行審查SA8000標準的執行情況。
CEPAA的艾麗絲·馬林2月份在香港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介紹了獲取SA8000論證的步驟:給CEPAA授權的一家論證評估機構(如SGS-ICS、BVQI、DNV、UL或ITS)提出申請,開始進入程序。
申請SA8000必須符合下列條件:證明你的公司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則;對照SA8000規定自測公司情況,一年內進入申請程序。一旦論證評估機構接受了你的申請,你就成為SA8000申請者。當你對SA8000做好完全準備之后,可著手安排一次評估前的預測,如需采取改進措施,會給你充足時間按 SA8000標準改善人力資源、安全和管理措施。如有必要可延長申請人狀態至2年。
預測通過后準備進入論證評估。一個經特別培訓的當地評估小組會來到你的工廠。他們了解當地法律、社會、與你的管理人員和工人說相同的語言。你要全面提供工廠的歷史記錄,評估人員可自由地與雇員談話,如果工廠運營的某些方面需要改進,會給你機會補救。評估小組肯定你的工廠完全符合標準后,發給SA8000。有效期3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每3年需申請延長一次。
SA8000認證對中國出口影響
SA8000作為社會責任方面的一個認證體系,不僅明確了社會責任規范,而且也提出了相應的管理體系要求。將社會責任和管理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范組織尤其是企業的道德行為,有助于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勞工權益。
盡管SA8000的宗旨是好的,但是在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不斷被削減的今天,其非常容易被貿易保護主義者所利用,成為限制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有力工具。實際上,貿易保護主義者已與人權組織聯手,以SA8000名義,對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服裝、鞋類、玩具及皮制品、小家電等行業的出口進行全方位的限制。如國外一些人權機構借此對進口商施加壓力,要求其進口獲得SA8000認證的企業生產的產品;還有一些社會團體要求對達不到勞工標準要求的企業征收社會反傾銷稅。
我國作為紡織品服裝、玩具、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大國,經濟發展水平低,對勞工的保護雖已開始,但起步晚,與發達國家相差較大,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一旦被要求實施SA8000,則原有的競爭優勢將大打折扣或者不復存在。
SA8000有其合理之處,但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SA8000對我國貿易發展的負面影響較大。
1. 對企業的影響:企業為了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保持在對勞工標準非常關注的消費者中的銷路,將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善勞工條件,爭取SA8000認證。這必然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以及更多的管理費用和成本(SA8000認證一般需要1年的時間,有效期為3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盡管從成本角度看競爭力將降低,但從獲取認證可以突破國外壁壘角度看,對企業以后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2. 對貿易的影響:SA8000規定的標準對我國多數出口相關企業來說很難達到,很多發達國家的企業一般也不易完全達到。如果一國要求其進口產品的生產企業達到SA8000的要求,否則不準進口,則將對貿易產生很大的影響。
3. 對投資的影響:中國近年來吸引外資的步伐較快,除了潛在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市場之外,廉價的勞動力也是外商投資的動力之一。如果將勞工標準提高到 SA8000規定的水平,對外資的吸引力將降低,跨國公司也會擔心其分包商不能達標而不愿來中國投資,這對中國吸引外資將產生消極作用。
4. 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大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和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若企業全面達到 SA8000的標準,則勞動力優勢可能會喪失甚至變成劣勢。過多剩余勞動力得不到安置必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
雖然目前勞工標準尚未能與貿易聯系在一起,但很難說將來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一旦正式將勞工標準與貿易掛鉤,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應時刻關注這一問題的發展動態,做好應對準備。
1、制訂程序以便即時及貨倉物料進行盤點清查,報告物料的短缺和過剩進行處理,加強對公司物料的有效控制。本程序主要適用于貨倉物料管理及其它相關人員。
2、貨倉主管統籌策劃安排,倉管人員定期查物料并及時報告,貨倉主管與PMC主管商討處理措施,報生產經理審批。
3、PMC部當有新的《采購單》發出前,應通知貨倉部對本次要采購的物料進行盤點,倉管人員亦須清點這些倉存物料數量,與該物料所附《物料卡》核對,隨后將每種物料清點情況作好記錄,(注明物料名稱、型號、數量、來貨時間等),交PMC部。
3.1倉管人員以《采購單》、《送貨單》為依據點收來料,作好來料記錄,分區擺放,并在物料上附《物料卡》。生產車間領取物料時,倉管人員要嚴格交收手續,并及時做好來料記錄和《物料卡》。
3.3 貨倉部主管安排定期進行貨倉物料檢查,著重針對物料的使用期限,壞貨情況,物料短缺和過剩等,將檢查結果記錄于《存倉期檢查記錄》,對客供物料的使用量亦須保持監察及管制,以《客供物料存量記錄》報告給PM C部。當有訂單取消或生產完成時,要對相關物料進行清點,特別是客供物料,將積存之物料數量報PMC部備案。
4 過剩或短缺物料的處理
4.1由PMC部和貨倉部聯合對物料的短缺和過剩進行追溯、調查,根據以途徑展開物料短缺調查;生產過程中的損耗;流通中的損耗和誤存;因存放時間過長而變質或超過使用周期而損毀,不明丟失。造成物料過剩應調查;訂購數量過多、不同型號物料的混入、錯以其它種物料代發、取消訂單等。將調查結果詳細記錄交PMC部。
4.2物控部根據物料過剩和短缺的調查報告聯決商討處理方法,報生產經理審批,處理方法記錄于《存倉期檢查記錄》,各相關部門亦根據決定對物料作出相關處理。產品主任根據《客供物料存量記錄》,對客供物料的壞料、損耗、積存及時與客戶溝通,并協商處理方法。
別讓SA8OOO絆住了腳
SA8000認證,究竟是什么呢?
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即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它規定了企業必須承擔的對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對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薪酬、工會權利等具體問題指定了最低要求,例如禁止雇傭童工和必須消除性別或種族歧視等。SA8000也有管理體系和持續改進的要求,有一套由第三方認證機構審核的國際標準,但 SA8000只有一個國際統一認證機構:SAI(Social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即社會責任國際。
SA8000標準主要取自于國際勞工組織公約、世界人權宣言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它是隨著發源于20世紀末期的西方企業社會責任運動而發展起來的。2001年12月SAI發布了第一個修訂版:《SA8000:2001》。目前,要加入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鏈,大都要通過SA8000認證或者該企業的根據SA8000進行的社會責任審核。
1998年以前,世界上通過SA8000認證的企業總共不過7家,如今已有6個國家共259家企業通過該認證,各國對SA8000認證已越來越重視。據悉,德國進口商協會已經制訂了《社會行為準則》,規定德國進口商應經過SA8000協會授權,對其供應商(出口商)的社會行為進行審查。該準則有可能被法國和荷蘭的進口商協會所采用。由于這三個國家是主要紡織品進口市場,進口份額約占歐盟的50%以上,該項要求將會給我國出口企業帶來巨大壓力。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傳統采購中國輕工業產品的貿易組織也正在討論一項協議,要求將中國紡織服裝、玩具、鞋類生產企業通過SA8000認證,作為選擇供應商的依據。
廣東一家鞋廠發生女工中毒事件,國外客戶聞訊后全部撤單;廣東有家企業沒有達到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國外客戶停單兩個月,企業被責令整頓;重慶一家化工公司向一家跨國公司出口化工中間體產品,這家跨國公司先后兩次派人進行社會責任審查。
這幾家企業在處理這些事件中,均被國外客戶問詢是否通過SA8000認證。據介紹,我國出口到歐美國家的服裝、玩具、鞋類等產品,都已遇到 SA8000的要求。1995年以來,我國先后共有約8000家企業被外企要求通過這一認證或被審查。專家提醒國內企業:不要讓SA8000認證成為中國企業加入全球產業鏈的絆腳石。那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黎友煥處長認為,SA8000很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限制發展中國家進入該國市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他說,目前國際上對 SA8000認證既有支持又有反對和質疑。但總體上看,SA8000的宗旨是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和人權,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代表了社會的發展方向。因此,應該引起國內出口企業的高度重視。
是“絆腳石”還是“通行證”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42家企業通過了SA8000認證,但讓人尷尬的是,這42家企業申請SA8000認證并不是自發的,而是由國外企業推動的。其中既有企業是否重視的問題,也有操作難度的問題。SA8000的標準主要是根據美國本土企業制定的,由于經濟水平有差距,很多指標并不適用于廣大發展中國家,僅僅最低工資一項,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有著天壤之別。因此,中國企業要想順利通過目前的SA8000認證還不太容易,必須認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據介紹,SA8000認證從申請到批復大概要一年時間,有效期為三年,這期間每隔半年還要復查一次。
如此嚴格的審查,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呢?業內人士分析,首先可減少國外客戶對供應商的第二方審核,節省費用;其次,有利于塑造企業有社會責任感的形象,使消費者對企業及產品更加信賴;還能加強合作伙伴對本企業的信心,有利于發展長期合作。因此,SA8000決不是一塊無法躲避的絆腳石,而是和大家熟知的國際質量認證ISO9000、環境認證ISO14000一樣,是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