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面向未來鐵路行業高速發展和鐵路行業統一管理滯后的問題,為了提高鐵路產品的質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強化鐵路行業統一化和規范化管理,提升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推進國際大廠合作,促進鐵路行業發展的步伐,歐洲鐵路工業聯盟研究工作組(UNIFE)聯合其旗下的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等企業研制頒發了國際鐵路行業標準IRIS(International Railway industry Standard),該標準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發布,2006年6月19號在德國的Inno Trans展覽會上被正式的確認。至此成為全球認可的一套針對鐵路行業的質量評估(管理)系統,為鐵路工業的供應商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信息。
IRIS標準取代原有系統集成商的評估方法,成為統一的規范要求,鐵路行業企業可以自行選擇發證機構申請IRIS證書。IRIS證書將取代四個主要指導會成員(阿爾斯通交通,AnsldoBreda, 西門子交通以及龐巴迪交通)各自的評估方法。
主要內容
1、基于ISO9001的結構框架和要求。
2、IRIS的特殊要求,如:RAMS/LCC,項目管理,知識管理,配置管理,績效管理,老化管理等。
3、強制性要求(Shall)和推薦性要求(Should)
4.、12個關鍵問題。
5、IRIS審核查檢表。
鐵路以它巨大的運能,快捷的速度,優越的安全性,良好的環保性和相對低廉的成本,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得到巨大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鐵路就像插上了翅膀,發展更加驚人,地鐵、城軌、磁懸浮、客運專線、重載專線等等就是直接體現。隨著世界高速鐵路經濟的迅猛發展,鐵路行業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如此巨大的發展需求動力,帶動了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廣泛的參與和競爭,那么隨之對鐵路裝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可用性和維護的便利性等等要求,迫切需要一套針對鐵路行業特點的質量體系來加以規范和約束。
在鐵路裝備行業普遍采用的是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這個標準具有在各行各業廣泛的通用性,并沒有也不可能兼顧鐵路行業的特殊要求,所以,在整個鐵路供應鏈中,下游不同的顧客會提出不同的特殊要求,具有各自不同的審核制度,并通過第二方審核評價的方法來約束供應商,這樣,供應商就要同時滿足來自不同顧客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和提高。
在鐵路供應鏈中,一般分為運營商、系統集成商和部件供應商。運營商擔憂整車的質量可靠性、交貨期、安全性、可用性、可維護性、環保性、人性化和經濟性;系統集成商擔憂部件的質量、交貨期、成本和不同部件之間的協調銜接;部件供應商擔憂來自不同集成商的要求如何得以滿足,并能夠實現利潤的化。
ISO9000:2000質量標準是通用的質量標準,在此基礎上,為滿足行業特殊的要求,汽車行業實施了ISO/TS16949管理體系,食品行業實施了ISO22000管理體系,醫療器械行業實施了ISO13485管理體系,航空業實施了SA9100管理體系,這些體系實施以來,大大提升了對整個行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獲得了良好的質量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在鐵路行業迫切需要一套針對鐵路行業特點的質量體系來促進整個行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保證鐵路高速發展的需要。
橫向到邊IRIS這套管理體系在ISO9001:2008的基礎上,針對鐵路行業的要求增加了很多內容,比如投標管理、項目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在內容上可以說是包羅萬象,面面俱到,涵蓋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僅包括了質量管理的內容,而且涉及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內容;不僅包括質量成本,而且包括制造成本。這個體系可以說是豈今為止最全面的一套管理體系,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IRIS管理體系在管理深度上有很高的要求,比如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不僅要求供方去全面系統地識別顧客的需求,包括明確的和潛在的需求,而且要求在產品整個的壽命周期內提供完善的服務,保障產品的性能持續發揮,這就和ISO9001所要求的售后服務有很大區別。
IRIS管理體系強制要求增多,在IRIS中有強制符合的基本要求,當企業不符合強制性項目要求時,現場審核流程將被終止并需要重新申請IRIS認證。這些強制性項目主要集中在:體系要求、項目管理、質量控制、設計與輸入、設計和開發確認、生產過程和服務的規范等。比如在質量管理體系中,IRIS標準明確規定了在合同項目中如果涉及到轉讓和外包的情況,那么外包流程強制要求應包括可行性研究、風險評估、計劃、客戶溝通和首件檢驗等流程來確保外包產品符合客戶的要求。
面向未來鐵路行業高速發展和鐵路行業統一管理滯后的問題,為了提高鐵路產品的質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強化鐵路行業統一化和規范化管理,提升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推進國際大廠合作,促進鐵路行業發展的步伐,歐洲鐵路工業聯盟研究工作組(UNIFE)聯合其旗下的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等企業研制頒發了國際鐵路行業標準IRIS(International Railway industry Standard),該標準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發布,2006年6月19號在德國的Inno Trans展覽會上被正式的確認。至此成為全球認可的一套針對鐵路行業的質量評估(管理)系統,為鐵路工業的供應商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信息。
IRIS標準取代原有系統集成商的評估方法,成為統一的規范要求,鐵路行業企業可以自行選擇發證機構申請IRIS證書。IRIS證書將取代四個主要指導會成員(阿爾斯通交通,AnsldoBreda, 西門子交通以及龐巴迪交通)各自的評估方法。
主要內容
1、基于ISO9001的結構框架和要求。
2、IRIS的特殊要求,如:RAMS/LCC,項目管理,知識管理,配置管理,績效管理,老化管理等。
3、強制性要求(Shall)和推薦性要求(Should)
4.、12個關鍵問題。
5、IRIS審核查檢表。
鐵路以它巨大的運能,快捷的速度,優越的安全性,良好的環保性和相對低廉的成本,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得到巨大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鐵路就像插上了翅膀,發展更加驚人,地鐵、城軌、磁懸浮、客運專線、重載專線等等就是直接體現。隨著世界高速鐵路經濟的迅猛發展,鐵路行業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如此巨大的發展需求動力,帶動了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廣泛的參與和競爭,那么隨之對鐵路裝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可用性和維護的便利性等等要求,迫切需要一套針對鐵路行業特點的質量體系來加以規范和約束。
在鐵路裝備行業普遍采用的是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這個標準具有在各行各業廣泛的通用性,并沒有也不可能兼顧鐵路行業的特殊要求,所以,在整個鐵路供應鏈中,下游不同的顧客會提出不同的特殊要求,具有各自不同的審核制度,并通過第二方審核評價的方法來約束供應商,這樣,供應商就要同時滿足來自不同顧客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和提高。
在鐵路供應鏈中,一般分為運營商、系統集成商和部件供應商。運營商擔憂整車的質量可靠性、交貨期、安全性、可用性、可維護性、環保性、人性化和經濟性;系統集成商擔憂部件的質量、交貨期、成本和不同部件之間的協調銜接;部件供應商擔憂來自不同集成商的要求如何得以滿足,并能夠實現利潤的化。
ISO9000:2000質量標準是通用的質量標準,在此基礎上,為滿足行業特殊的要求,汽車行業實施了ISO/TS16949管理體系,食品行業實施了ISO22000管理體系,醫療器械行業實施了ISO13485管理體系,航空業實施了SA9100管理體系,這些體系實施以來,大大提升了對整個行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獲得了良好的質量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在鐵路行業迫切需要一套針對鐵路行業特點的質量體系來促進整個行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保證鐵路高速發展的需要。
橫向到邊IRIS這套管理體系在ISO9001:2008的基礎上,針對鐵路行業的要求增加了很多內容,比如投標管理、項目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在內容上可以說是包羅萬象,面面俱到,涵蓋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僅包括了質量管理的內容,而且涉及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內容;不僅包括質量成本,而且包括制造成本。這個體系可以說是豈今為止最全面的一套管理體系,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IRIS管理體系在管理深度上有很高的要求,比如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不僅要求供方去全面系統地識別顧客的需求,包括明確的和潛在的需求,而且要求在產品整個的壽命周期內提供完善的服務,保障產品的性能持續發揮,這就和ISO9001所要求的售后服務有很大區別。
IRIS管理體系強制要求增多,在IRIS中有強制符合的基本要求,當企業不符合強制性項目要求時,現場審核流程將被終止并需要重新申請IRIS認證。這些強制性項目主要集中在:體系要求、項目管理、質量控制、設計與輸入、設計和開發確認、生產過程和服務的規范等。比如在質量管理體系中,IRIS標準明確規定了在合同項目中如果涉及到轉讓和外包的情況,那么外包流程強制要求應包括可行性研究、風險評估、計劃、客戶溝通和首件檢驗等流程來確保外包產品符合客戶的要求。
OHSAS18001認證
OHSAS18001系列標準及由此產生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是近幾年又一個風靡全球的管理體系標準的認證制度。 OHSAS18001系列標準是由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于1999年聯合推出的國際性標準,在目前ISO尚未制定情況下,它起到了準國際標準的作用。
OHSAS18001認證范圍
為明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鼓勵用人單位采用合理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原則與方法,控制其職業安全健康風險,持續改進職業安全健康績效,定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
OHSAS18001認證
為明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鼓勵用人單位采用合理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原則與方法,控制其職業安全健康風險,持續改進職業安全健康績效,定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
本規范適用于任何有以下愿望的用人單位:
(1)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有效地消除和盡可能降低員工和其他有關人員可能遭受的與用人單位活動有關的風險;
(2)實施、維護并持續改進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
(3)保證遵循其聲明的職業安全健康方針;
(4)向社會表明其職業安全健康工作原則;
(5)謀求外部機構對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進行認證和注冊;
(6)自我評價并聲明符合本規范。
規范中提出的所有要求,旨在幫助用人單位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其適用的程度取決于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方針、活動的特點及其風險的性質和運行的復雜性。
OHSAS18001認證流程
步、企業需求分析(明確企業需求 企業需求分析 潛在需求分析)
第二步、咨詢過程策劃(全期工作計劃 咨詢階段計劃 定期工作成果回顧)
第三步、環境/安全管理體系診斷(編制診斷計劃 現場診斷 編制診斷報告 提出改進建議)
第四步、體系分析/初始環境評審(初始環境/危險源評審計劃 環境因素/危險源識別及評價 相關法律法規收集及評價 基礎數據收集整理 初始環境評審報告 管理體系整合分析)
第五步、培訓提供(基礎知識培訓 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管理體系文件培訓 內部審核員培訓 環境/安全保護相關能力培訓 認證準備培訓 環境/安全管理專項培訓)
第六步、環境/安全管理體系設計(環境/安全管理業務活動劃分 業務活動分析 體系整合設計 完整的文件化環境體系的設計 識別資源要求)
第七步、文件編寫指導(文件編寫指導 符合性審查 目標與指標的審查 管理方案的審查 確定文件終稿 文件審批發布)
第八步、(體系運行指導 目標與指標達成度審查 法律法規符合性審查 兩次內部審核 管理評審 提出改進意見并檢查改進效果)
第九步、咨詢/實施效果的評價及改進(企業的書面評價 企業損失成本對比 咨詢/實施方法的調整及改進)
第十步、第三方認證前準備(指導選擇認證機構 提出認證申請 模擬現場審核 提出糾正措施并落實 接受正式的認證審核)
第十一步、審核通過拿證
企業如何開展OHSMS的工作
開展OHSMS的工作,與開展ISO 9000、ISO 14000體系的工作大體類似。
就層面上而言,用人單位建立OHSMS雖然要嚴格地按照標準來構筑,但其操作者可以是內部的有資格人士,也可以是聘請社會上的專業人士(中介組織)以技術咨詢服務的方式參與。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要對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生產的情況做出的評估,這種做法也包括了把原來的行之有效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及措施的成果,納入到體系中來。
因此,在用人單位建立OHSMS的工作,可以由自己的或中介機構中通曉 OHSMS的專業人員來操作,但從本質上而言,這要依靠自身的努力。
對于用人單位所建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的認證工作,則必須要由經過國家認可的中介機構來完成。
正如前面所述,OHSMS將是一項能給用人單位帶來相當可觀的正面回報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項知識、技術密集,具有高度挑戰性的工作,其咨詢和認證工作,理所當然地受到社會上普遍的關注和尊重。
OHSMS審核中幾個容易混淆的問題
本文介紹OHSMS18001審核中幾個容易混淆的問題,包括危險源、風險評價方法等
慎用“重大危險源”一詞
在《安全生產法》和《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中,均把重大危險源定義為: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這表明,我國對重大危險源有明確的定義,并且《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五條要求對重大危險源應登記建檔,進行評估、監控,制定應急預案。 因此,用人單位在危險源辨識中辨識出來的不可接受的危險源不能隨意叫做重大危險源,只有符合上述定義中條件的情況才能叫做重大危險源。
就目前國內的情況來說,許多用人單位危險源辨識的結果都形成一份重大危險源清單。 重大危險源詞匯在認證過程中濫用,導致企業真正的重大危險源和所謂的“重大危險源”分不清。 因此,認證機構(咨詢機構)在認證(咨詢)過程中,應向企業解釋清楚什么是重大危險源,告知企業應慎用重大危險源一詞,用“重要危險源”或干脆稱“不可接受的風險”。
風險評價方法的適宜性
國內現在普遍采用LEC法對用人單位辨識出來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而不管用人單位所處行業的特點。 筆者認為,LEC法只能是對一般作業條件的危險評價,對于一些復雜的系統特別是分析一些系統的固有風險時, 僅僅靠這一方法進行風險評價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進行分析評價。
采用評價方法,應以充分地辨識出用人單位內存在的危險源并對其危險源的危險程度進行有效的評價為原則。 當一種評價方法不足以評判用人單位所處的危險狀況時,用人單位應考慮采用其他評價方法與之相結合來共同評判其風險。
根據從事安全工作的經驗,筆者得出了以下對不同行業的風險評價方法。
對于一般行業(如機械行業),可采用安全檢查表、LEC。
對于建筑業、電力行業,應采用安全檢查表、LEC、FTA、ETA(對一些裝置設備進行評價時使用)。
對化學工業,應采用HAZOP(必要時結合FTA)、DOW等指數分析方法,LEC法在化工企業僅適用于對作業人員的危險性分析。
對于壓力容器、管道行業,應采用HAZOP、DOW、FTA等。
一定要建立管理方案嗎
審核規范第4.3.4條款要求,用人單位應制定并保持旨在實現職業安全健康目標的管理方案并予以文件化。關于管理方案,目前在我國OHSMS認證行業爭論頗多,主要的問題集中于:
——企業在什么時候應該建管理方案,什么時候可以不建管理方案?
——管理方案的數量?
——管理方案和企業的職業安全健康目標的關系是什么,是不是對每一個目標都需要有與其相對應的管理方案?
——對于企業的不可接受風險是否都需要建立管理方案?
對于以上問題,筆者認為,,用人單位只要能夠控制其風險,完全可以自己決定什么時候建管理方案或不建。 如果建立管理方案,應明確時間表,需要配備適當的資源,如人力、財力、設備和后勤保障等。 第二,管理方案的數量以能達到其職業安全健康目標為適宜。 第三,建立管理方案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其職業安全健康方針和目標,但并不是每一個職業安全健康目標都需要通過建立管理方案來實施。 如某星級飯店在2003年的職業安全健康目標是:火災事故為零,通風系統日換氣能力為80%,食物中毒次數為零。 針對這三個目標,該飯店僅對第2項通風系統建立了管理方案,并投入資金進行通風系統的改造, 而對、三項目標沒有建立管理方案,其理由是:飯店的防火系統不久前進行過改造,能滿足消防部門的要求,并能夠達到火災事故為零的目標。 至于食物中毒問題,該飯店一向注重飲食衛生,在前幾年中,從來沒有發生過中毒事件,完全能夠達到食物中毒次數為零的目標。 筆者認為,該飯店的做法是符合體系的要求的。 第四,對于不可接受的風險,應查閱用人單位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序,看用人單位程序中關于對不可接受風險的控制辦法的規定,按規定要求做即可,不一定要建立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