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別名】蔓枯病
【識別與診斷】主要危害枝蔓和新梢,尤其主蔓下部最易受害。枝蔓受侵染后,侵染部位呈現紅褐色、稍凹陷不規則病斑,后期擴大呈梭形或橢圓形,病部腐爛變成暗褐色。病部枝蔓縱向開裂。病蔓植株生長衰弱,萌芽晚,節間短,葉片小、變黃并逐漸枯萎,有時枝蔓上產生許多氣生根,嚴重時整株死亡。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器并溢出白色或黃色絲狀或膠狀的孢子腳。新梢受害,初期產生暗褐色、不規則小斑,病斑擴大后,病組織由暗褐色變為黑色條斑或不規則大斑,后期皮層開裂,組織變硬、變脆。

【發病規律】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在病組織、樹皮和芽鱗內越冬。第二年春天,當空氣潮濕時,分生孢子散出,借助風雨或昆蟲媒介傳播,開始初次侵染。天氣干熱時病菌停止活動。如果條件適宜,病菌可以進行重復侵染。該病流行的主要條件是春秋冷涼、連續降雨、高濕和傷口。一般地勢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肥水不足的果園,以及管理粗放,蟲傷、凍傷多或患有其他根部病害的葡萄樹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防治工作應該從綜合管理和早防重治兩個方面進行。
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負載,促進樹勢健壯,增強樹體的抗病能力;冬季適時埋土,加強防寒工作,避免發生凍害;上下架操作時要小心,盡量避免造成根系和枝蔓傷口;注意防治地下害蟲、莖部蛀蟲及根部病害,減少病菌侵入的機會。
早防:抓住冬季清園、春季展葉期噴霧、花前灌根、花期噴霧,作物受到傷害(大風、冰雹等)、農事操作后(打叉、摘心等)等時機作為關鍵重防時機,選用醫養結合類的產品,中草藥制劑、生物菌、大蒜油、沃豐素以及相應對真菌性病原有助殺作用的其他藥劑,提高葉綠素含量,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樹體的自營養能力,增加有機物的制造量,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重治:結合農事操作檢查枝蔓,發現重病斑及時將枝蔓剪除,輕病斑用刀縱劃幾刀,然后多次使用潰腐靈原液擴大范圍涂抹傷口處,以保護傷口不受再侵染。潰腐靈具有傳導殺菌、營養復壯的作用,同時利用其與植物的親和性,能夠從樹皮吸收,修復傷口和受傷組織,對于維管束病變具有獨特的優勢。中草藥制劑配合生物菌劑地力旺使用,還能開啟植物的次生代謝,營養樹體,提高免疫力和果實的口感。
對于常見的老樹、弱樹、病樹、傷樹,除了上述涂抹、刷干方式,還可以使用灌根、噴霧等立體化防治用藥,提高樹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