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尾氣二氧化碳回收裝置
應用范圍:對于不同行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尾氣采取相應的工藝組合,能將二氧化碳含量只有60%以上的工業CO2廢氣回收提純到國家工業級、食品級氣體標準的二氧化碳,其經濟價值亦相當可觀。
本裝置也適應用于酒廠、酒精廠、化肥廠、石灰窯廠、沼氣尾氣及一些化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氣,同時也適用于二氧化碳井口氣的回收利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用于焊接、食品、香煙、醫療、油田等行業外,更多的使用是把二氧化碳作為碳資源來轉化利用。
處理能力:
300-25000m3/小時
工藝技術方案
本回收裝置由冷卻緩沖、過濾、壓縮、干燥、預冷、制冷、貯存等單元組成,用于回收尾氣等廠過程中產生的尾氣二氧化碳,并將其純化以供使用。
1)冷卻緩沖穩壓過程
高溫二氧化碳原料氣體先經水冷后進緩沖罐穩定氣體壓力,同時也起到分離作用。然后進入二氧化碳壓縮機加壓冷卻從而進行脫水。
2)粉塵過濾
由于原料氣里有少量粉塵,對后道工序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必須通過絲網過濾器過濾脫除粉塵,從而達到除塵的目的。
3)壓縮與冷卻過程
來自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壓縮機(帶有中間冷卻及末級冷卻),二氧化碳經三段壓縮冷卻后,在壓力2.5MPa,常溫狀態下去下游繼續加工處理。
4)干燥與過濾
經凈化后的二氧化碳進干燥器,二氧化碳從上部進入分子篩床,二氧化碳經分子篩床層吸附脫除其中的水分;干燥器為切換操作,即當一臺處于8小時的吸附狀態時,另一臺則處于再生冷吹狀態,再生氣為低壓殘氣,來自后續工段的低壓常溫殘氣經電加熱器加熱后,從再生床的下部通過分子篩床層,加熱脫除分子篩中被吸附的水分雜質,經再生,以備再次轉入到吸附狀態。
5)冷卻與精餾過程
經前述壓縮凈化處理的原料氣進預冷卻器的管內,在此原料氣被管外來自殘氣總管的低壓殘氣冷卻之后在液化器中被管外蒸發的R717繼續冷卻冷凝,進二氧化碳精餾塔,在塔內利用精餾的方法脫除原料氣流中的不凝氣體等雜質,在再沸器得到液體二氧化碳產品,產品再經節流至1.7MPa,溫度約-25℃去原裝置產品貯罐,塔釜的熱源為來自冷凍系統冷凝器上部抽取的氣體,為塔頂回流冷凝器提供冷源的是節流后的液體氨,控制塔底二氧化碳含量達到工業級為前提,未被冷凝的,含不凝氣雜質的氣體則從冷凝器頂排出,并經壓力調節閥節流為低溫殘氣去冷卻器回收冷量。
6)產品貯存
來自再沸器塔釜的液體二氧化碳經液位調節閥減壓至壓力1.7MPa,溫度約-25℃后去二氧化碳貯罐,由于來自再沸器的液體經節流后必然產生少量氣體,這部分氣體連同在貯存過程產生的蒸發汽體一并從罐頂上部的出口管排出,并經壓力調節閥減壓成低溫殘氣去殘氣總管,在冷卻器中回收冷量。
注:本裝置也根據客戶需要回收尾氣中的有用氣體,并能在分離的同時把產品液化,方便貯存和運輸。
-----------------------------------------------------------------------------------------------------------------------------------------------------------------------
混合所有制經濟可能結合的優勢,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形成一個更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混合所有制企業創新能力將明顯增強。經濟學家說,開發一種混合所有權意味著國有企業較低的閾值,獲得放松,流行的民間資本投資,國有企業可以更私人的企業股票。12月4日,第四高的低碳發展在21世紀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主題,低碳是一個新起點,低碳環保的新行動。低碳,客人詳細的闡述了即將到來的許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市場機制。參加、研究機構、企業和環保組織在2013年底達成共識,正式進入市場的第一年雙重環境立法和環境保護。環境報告12369年仍和環境法的新框架下,公眾參與和監督的比例將進一步加劇。如果公眾發現任何單位、個人都有污染或破壞的生態環境,可以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或者其他部門有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這是一個新的環境法公眾的權利。據了解,是水污染的行動計劃將投資2萬億元,相比實現行動計劃投資1.7萬億元的空氣污染、水污染控制投資基金更為明顯,監管是大,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水污染管理企業、再生水、膜技術和工業廢水治理上市公司帶來積極的影響。據媒體報道,2014個地方環境治理的重點,許多省份和地區但還計劃花大筆錢加快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外交部網站公布的2月10日部長簽署了文章"改革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并提出一個統一的系統,然后2月11日環保ZhaiQing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水污染是編制行動計劃,最近的一份報告,并確定污染狀況和方向。還有媒體報道,正在醞釀機構重組,國土資源部的一些功能可能被納入環境保護,也就是說,中國可能會擴大權力。預期的現金后,將極大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從而提振市場信心。
| 您的姓名: | * | 預計需求數量: | * |
| 聯系手機: | * | 移動電話或傳真: | |
| 電子郵件: | * | 所在單位: | |
| 咨詢內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