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尾氣二氧化碳回收裝置
應用范圍:對于不同行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尾氣采取相應的工藝組合,能將二氧化碳含量只有60%以上的工業CO2廢氣回收提純到國家工業級、食品級氣體標準的二氧化碳,其經濟價值亦相當可觀。
本裝置也適應用于酒廠、酒精廠、化肥廠、石灰窯廠、沼氣尾氣及一些化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氣,同時也適用于二氧化碳井口氣的回收利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用于焊接、食品、香煙、醫療、油田等行業外,更多的使用是把二氧化碳作為碳資源來轉化利用。
處理能力:
300-25000m3/小時
工藝技術方案
本回收裝置由冷卻緩沖、過濾、壓縮、干燥、預冷、制冷、貯存等單元組成,用于回收尾氣等廠過程中產生的尾氣二氧化碳,并將其純化以供使用。
1)冷卻緩沖穩壓過程
高溫二氧化碳原料氣體先經水冷后進緩沖罐穩定氣體壓力,同時也起到分離作用。然后進入二氧化碳壓縮機加壓冷卻從而進行脫水。
2)粉塵過濾
由于原料氣里有少量粉塵,對后道工序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必須通過絲網過濾器過濾脫除粉塵,從而達到除塵的目的。
3)壓縮與冷卻過程
來自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壓縮機(帶有中間冷卻及末級冷卻),二氧化碳經三段壓縮冷卻后,在壓力2.5MPa,常溫狀態下去下游繼續加工處理。
4)干燥與過濾
經凈化后的二氧化碳進干燥器,二氧化碳從上部進入分子篩床,二氧化碳經分子篩床層吸附脫除其中的水分;干燥器為切換操作,即當一臺處于8小時的吸附狀態時,另一臺則處于再生冷吹狀態,再生氣為低壓殘氣,來自后續工段的低壓常溫殘氣經電加熱器加熱后,從再生床的下部通過分子篩床層,加熱脫除分子篩中被吸附的水分雜質,經再生,以備再次轉入到吸附狀態。
5)冷卻與精餾過程
經前述壓縮凈化處理的原料氣進預冷卻器的管內,在此原料氣被管外來自殘氣總管的低壓殘氣冷卻之后在液化器中被管外蒸發的R717繼續冷卻冷凝,進二氧化碳精餾塔,在塔內利用精餾的方法脫除原料氣流中的不凝氣體等雜質,在再沸器得到液體二氧化碳產品,產品再經節流至1.7MPa,溫度約-25℃去原裝置產品貯罐,塔釜的熱源為來自冷凍系統冷凝器上部抽取的氣體,為塔頂回流冷凝器提供冷源的是節流后的液體氨,控制塔底二氧化碳含量達到工業級為前提,未被冷凝的,含不凝氣雜質的氣體則從冷凝器頂排出,并經壓力調節閥節流為低溫殘氣去冷卻器回收冷量。
6)產品貯存
來自再沸器塔釜的液體二氧化碳經液位調節閥減壓至壓力1.7MPa,溫度約-25℃后去二氧化碳貯罐,由于來自再沸器的液體經節流后必然產生少量氣體,這部分氣體連同在貯存過程產生的蒸發汽體一并從罐頂上部的出口管排出,并經壓力調節閥減壓成低溫殘氣去殘氣總管,在冷卻器中回收冷量。
注:本裝置也根據客戶需要回收尾氣中的有用氣體,并能在分離的同時把產品液化,方便貯存和運輸。
-----------------------------------------------------------------------------------------------------------------------------------------------------------------------
據了解,對于一般的污染來源,不僅可以考慮總烴檢測\\ \/監控、監控\\ \/檢測設備成本低,一套設備需要200000元到300000元。但是關鍵污染源,除了與碳氫化合物總量監控\\ \/檢驗,也需要特殊的污染因素,如苯系列的監測\\ \/檢測,設備價格較高,可能需要500000元到100萬元。這不是一個小數量的中小企業。業內人士認為。但總的來說,中國的工業污水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設水平,有更大的需求。根據E20協會估計,2015年到2020年,工業廢水治理領域的總投資需求約為5700億,包括: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約950億元,約750億的市場投資,市場投資需求約為4000億(包括第三方治理潛在市場約為1000億度)。污水處理行業從增量提質量,根據購買力平價的新天地。污水處理污水處理行業的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黑臭萬眾期待的水治理、數十億規模的市場。此外,市場機會的發展前景的污水處理和污泥后端處理也值得關注。發展碳金融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未來的情況在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根據氣候變化部門,副首席祭司的介紹,當前碳市場設計已被提上日程,計劃在3到5年內開始。應對氣候變化,蘇偉總干事進一步表示,下一步,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在碳市場吸引,特別是從7開始試點,以及如何做的基礎上,真正的市場潛力。早期階段,或點,當然它的穩定,這也是我們階段的工作要做,下一階段,重點可能是碳金融,碳排放權,想有一個。蘇先生說。考慮到地形特征,人口密度和水資源短缺,它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土地可用性和可行的。所以你需要改造的相關技術,使其適應當地的地質特征。埃森哲全球清潔能源部門主任梅麗莎,在全球范圍內,發展頁巖氣在中間。但總體來說,我國的工業廢水治理,在能力建設、水平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需求。根據E20研究院測算,2015年到2020年,工業廢水治理領域的總投資需求約5700億,其中: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約需950億元,改造市場投資約需750億,市場投資需求約4000億(其中第三方專業治理潛在市場約1000億)。污水處理行業從增量到提質,在PPP的引領下迎來新天地。污水處理為污水處理行業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黑臭水體治理萬眾矚目,帶來千億的市場規模。此外,污水處理費的帶來的市場機遇和污泥后端處理的發展前景同樣值得關注。發展碳金融大的不確定性來自于未來我國碳市場的發展情況。據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介紹,目前碳市場設計已提上日程,計劃在3-5年內啟動。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進一步表示,下一步計劃把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吸引到碳市場中,特別是從7個試點開始做起,如何在現貨的基礎上做,真正把市場潛力發揮出來。作為起步階段,肯定還是現貨,這樣比較穩,這也是我們階段要做的工作,下一步階段的重點可能在碳金融、碳排放權方面做一個,要有一個。蘇偉說。考慮到的地形特征、人口密度和水資源短缺,其面臨的大挑戰無疑是土地可用性和可作業性。所以需要努力改造相關技術,使其適應當地的地質特點。埃森哲全球清潔能源部主管Melissa介紹,從全球范圍來看,的頁巖氣進度處于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