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標題】
本公司生產各種型號電線電纜!歡迎來電!
24小時:13563582966
電話:7356755
一、產品
本產品按GB9330《塑料絕緣控制電纜》,IEC60227《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聚氯絕緣電纜》以及IEC60502《額定電壓1-30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等制造。
二、適用范圍
聚氯絕緣聚氯護套控制電纜適用于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或0.6/1kV及以下控制、、保護及測量接線之用。
三、使用特性
●工頻額定電壓Uo/U為450/750V或0.6/1kV。
●電纜導體的允許長期高工作溫度為70℃。
●電纜敷設時溫度應不低于0℃,若溫低于0℃時,應對電纜進行預熱。
●電纜的推薦允許彎曲半徑如下:
無鎧裝電纜,應不低于電纜外徑的6倍;
鎧裝或銅帶屏蔽電纜,應不低于電纜外徑的12倍;
屏蔽軟電纜,應不低于電纜外徑的6倍。
型號 產品名稱
電壓V 芯數 截面 mm2 主要適用范圍
KVV 阻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kvv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電纜溝、管道等固定
KVV22 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鋼帶鎧裝KVV22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電纜溝、管道直埋等能承受較大機械外力的固定
KVVP 阻燃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kvvp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電纜溝、管道等要求屏蔽的固定
KVVR 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控制軟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有要求的
KVVRP 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編織屏蔽控制軟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有屏蔽要求的
ZRKVV 阻燃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zrkvv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電纜溝、管道等要求阻燃的固定
ZRKVV22 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編織鋼帶鎧裝zrkvv22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電纜溝、管道直埋等能承受較大機械外力有阻燃要求的固定
ZRKVVP 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編織屏蔽zrkvvp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電纜溝、管道等要求屏蔽、阻燃的固定
ZRKVVR 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編織zrkvvr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有和阻燃要求的。
ZRKVVRP 銅芯聚氯絕緣聚氯護套編織屏蔽zrkvvrp電纜 450/750 4-37 0.75-10 敷設在室內,有屏蔽和阻燃要求的。
以下內容僅供了解:
今年《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制造2025”。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加快推進實施“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眼下實施“制造2025”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未來10年,制造業將因此出現哪些改變?與另一個制造業大國——德國提出的“
“這是制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他介紹說,2010年,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有一批重大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還缺少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我們還需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化、去努力、去奮斗。”
苗圩說,我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分三步走,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制造2025’規劃綱要就是‘三步走’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希望通過這十年的努力,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通常認為,目前美國處于全球制造業方陣,德國、日本處于第二方陣,中英法韓處于第三方陣。
不只是,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發達國家也紛紛作出制造業發展戰略部署,
苗圩介紹說,“制造2025”
在“制造2025”中,受關注的無疑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也將是落實“制造2025”規劃綱要的一個重要抓手。
“推動智能制造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苗圩說,“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我們認為,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要搶抓的制高點,而主攻方向則是智能制造。”
什么是智能制造?通常認為,智能制造就是生產全周期從自動化升級成智能化,即擴展到“工廠+信息系統”替代人的控制、“生產線+傳感器”替代人的監督、“精密加工裝備+算法”替代人的技藝等,進而出現“智能工廠”“無人工廠”。
“推動智能制造,互聯網技術跟工業的融合非常重要。今年《工作報告》也次提出了發展工業互聯網。”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說,“兩化融合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比如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家具等;還有制造業服務化,比如一些工程機械企業售出的設備當中有通訊模塊,可以遠程實時監控機器的運行情況,提供遠程維護;還有流程虛擬化,在制造之前通過虛擬制造讓制造更加、精準,提高產品質量。國內的很多企業已經在實踐這些。”
“但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智能化方面。”苗圩說,過去使用的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設定的程序作業,并沒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現過有人在修理機器人的時候,忘記關閉電源,機器人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死的情況。我們在高端的傳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統、數字化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這樣才能達到智能制造的要求。
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參與國家組織的關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的研究,計劃從今年開始花大約3年時間,選擇部分區域、行業進行試點和示范,并在這些示范區域中選擇六大領域進行智能制造的探索,在全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新模式。
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智能制造、“
對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制造業行業現狀而言,制造業“大約”在冬季。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制造業處于一個轉型的陣痛期,為突出的矛盾就是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和高品質產品與落后的生產模式以及低端、同質化產品的矛盾。這個問題在傳統行業尤其明顯,汽車、鋼鐵、礦產……這些都是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而我國不同行業的發展水平嚴重失衡,部分行業仍停留在“
大聲的告訴我:21世紀什么貴!
追逐利益是企業的天性,實現效益化是每一家企業想要成功的必修課,簡單來說歸結為兩點:開源和節流。采用更為先進的技術,使生產效率得到提升,生產出更為高品質、個性化、受歡迎的產品,從而實現更好的收益,此為“開源”;以機械代替人工,提高生產效率,削減人力成本,降低員工受傷、設備運轉出錯、產品不合格率所帶來的額外風險,此為“節流”。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這是客觀事實,我們無能為力,但我們仍需看到人才的受教育水平和能力也在顯著改善,這與智能時代的到來完美匹配。在“
以“智”謀“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