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華為UPS電源授權總代理
N+1UPS配置的成本、速度及可靠性
當前的數據中心業界越來越傾向于N +1 UPS的架構趨勢,而非2N架構。目前,有兩種常用的方法用于N +1架構的實現:一起并聯多個單一的UPS或借助多個配置為N +1冗余的內部模塊部署一個單一的UPS框架。在本文中,我們將為廣大讀者諸君介紹在內部的“模塊化”冗余UPS和并聯冗余的UPS之間進行量化時,所需考慮的關鍵性的權衡要素;并為大家展示當部署了內部冗余之后,其所為數據中心帶來的27%的資本成本節約,并使得部署時長縮短了1-2周的時間。此外,我們還將討論在UPS中的容錯對于確保數據中心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需求得到滿足的重要性。內部“模塊化”冗余N + 1配置
與在基準情況下所描述的一樣,模塊化的UPS也可以通過添加額外的電源模塊來提供N + 1冗余。參見下圖3。這種內部模塊化冗余N + 1配置與配備了額外的一個第五250千瓦模塊的基準情況是一樣的。電池系統由四個并聯的電池組成,每個電池都有自己的斷路器,所以在一個電池的故障不會導致整個電池系統的癱瘓。如該圖所示,UPS輸出總線和電池(DC)總線是為所有的模塊所通用的,因此它們代表了需要轉換到環繞式旁路的UPS系統的單點故障。
基于其所支持的負載的臨界性的不同,每處數據中心均需要實現不同程度的冗余。雙路徑架構(例如,兩個獨立的電源路徑)能夠提供最高級別的可用性,維護或故障可以在任何系統發生,而不會對負載造成任何影響。
然而,在今天的數據中心,我們在IT層正看到越來越多的容錯通過軟件發生。借助諸如虛擬化和超融合等技術,一臺服務器出現故障也就同時意味著IT任務也將隨之停滯的現象已然一去不復返了。如果一臺物理服務器由于上游故障而出現故障運行失敗,或需要按計劃進行定期性的維護,數據中心能夠將業務功能遷移到另一臺服務器,另一個pod,另一處機房,或一處完全獨立的數據中心。
為了突出強調在選擇一款無冗余UPS與一款N + 1 UPS時的權衡取舍,我們已經分析了三種具體的配置。在這三種情況下,我們選擇了1MW的額定容量。
1、基準的1N配置:一款單一的1000 kW UPS,沒有冗余(由四個“內部”250千瓦模塊組成);屬于基本情況
2、內部“模塊化”冗余N + 1配置:一款模塊化的1000 kW UPS,包括五個“內部的”250 kW模塊(其中四個用于容量和一個用于冗余)
3、并聯冗余N + 1配置:三款500 kW UPS “框架”配置作為并聯冗余(兩個用于容量和一個用于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