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水鋼力求效益最大化的要求,該公司所有鋼材產品開始脫離中間商直面市場。銷售模式的變化,讓中間商這個可處理異議的彈性平臺不復存在,產品直接供應給終端用戶。該公司技術中心也相應地調整了鋼軋站在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思路,加強對產品生產各環節的嚴格把控。在人員減少一半的情況下,他們加強人員培訓以提升技能,同時進一步對流程進行優化簡化。雖然產品出廠前要經過多方檢測,但作為要最后一個在質量保證書上簽字的李俊捷,他深知自己肩頭的重任。
“幾張報表縮減成一張,我們將重點放在加強產品質量的管控上。”李俊捷倡導的流程優化收效明顯,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技術中心的支持下,鋼軋站進行了系統升級,用新系統進行數據采集、傳輸和自動判定,對質量進行監測。為了改變取樣代表性問題,李俊捷要求在產品規格更換時進行嚴格管控,對軋制產品進行嚴格檢測,并及時將信息反饋到軋鋼進行調整,使殘次品大大減少。
除此之外,產品出廠前的管理和控制也更加嚴格。等間隔取樣法是鋼軋站的又一項革新。“我們正通過對取樣范圍進行估算,確保鋼材產品前、中、后的樣品都取全,以保證一個批次數據的真實可靠。”李俊捷說。在軋鋼生產過程中,李俊捷還成立了一支質量巡檢組,每天對產品質量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督和檢測,增加在線監測之外對出廠產品的再確認檢測。這項工作的效果很明顯:問題鋼筋可以得到及時處理,包裝不合規定的被要求重新包裝再外發。“前兩年,我們經常接到包裝、外觀等產品外觀質量投訴,現在這種現象基本上得到了杜絕。”李俊捷告訴筆者。
“鐵齒銅牙”明是非
今年4月份的一天,云南發生一起質量異議投訴,施工方提出數百萬元的經濟賠償要求。水鋼技術中心安排鋼軋質量管理站主任李俊捷前往處理。經過努力,巨額賠償被消解于無形中。
“到底是誰的問題?”這是李俊捷在外處理質量異議所堅持的原則。“我們的產品執行的是國家強制標準,而建筑行業里使用國家推薦標準偏多。國家推薦標準必須服從國家強制標準。”一些原本是施工方使用不當造成的問題,卻歸結成產品的問題。在與施工方據理力爭的同時,李俊捷還經常現場指導操作人員正確使用水鋼產品,手把手地教對方如何對鋼筋尺寸進行測量、如何正確使用焊接方法、如何根據標準選用焊條……
3月份,李俊捷受邀對直面市場的銷售人員進行培訓,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辛苦整理成冊的有關產品標準和建筑行業標準傳授給大家,并結合市場投訴有關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水鋼因產品外觀及質量缺陷所產生的賠付僅是去年的4%,而這4%也是為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而退換了存在瑕疵的產品,并不是直接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