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聯系電話150-9477-8561程經理152-6306-5987
公司秉承“引領生能源產業,打造綠色燃料生產基地”的理念,以“不斷摸索前進,創新發展”的企業經營方針,開拓市場。以產量和市場的認同。為配合提倡的節能減排,愿與一切愛好環保的朋友結為伙伴,來共同實踐綠色低碳生活,以完善的服務合作客戶的認可。公司熱忱歡迎各界朋友前來參觀。
本公司生產的顆粒主要以木屑、鋸末為原料。生產紅木顆粒、白松顆粒、雜松顆粒,生壓塊、模板顆粒等,也可按照客戶要求生產相應的顆粒燃料。
生顆粒燃料是新一代清潔無污染鍋爐燃料,具有充分、不冒煙、成本低,環保等特點,也是我們的藍天白云工程的一代寵兒。合理利用廢棄木屑,秸稈圧縮成形。
左起何建宗、促進會主任陳嘉麗、促進會總裁何蕙萍展示”海岸清潔運動2012”三大海岸”。圖片來源:《大公報》中新網2月1日電去年大量膠粒”聚丙烯”墮海事件,喚醒市民對海岸清潔關注。據《大公報》報道,環保促進會昨公布,玻璃碎片比去年勁升3倍,高居海洋首位。煙頭數量亦升1倍,反映市民對海灘禁煙認知不足。公開大學科學院院長何建宗表示,贊成實施生產者責任制,但應先建立完善回收制度。環保促進會行政總裁何蕙萍續指,玻璃碎片多年來均為海洋之一,更由去年第7位躍升至今年的首位,共撿獲16176件,何蕙萍表示,去年參與運動義工人數為歷年之,但反觀清理數字卻比往年為低。她解釋,去年7月23日”韋森特”襲港期間,聚丙烯膠珠被吹墜及漂到海灘事件,喚醒人對海岸清潔的關注,有不少團體自發清潔海岸,因而錄得比往年低的總清潔數字。公開大學科學院院長何建宗表示,每年生產約10萬噸玻璃瓶,但回收量只有3000噸。對于局局長早前提出生產者責任制的回收,何認為應先回收設施及建立完善回收制度,宣傳力度,才能位居首位的玻璃瓶數量。
(原標題:玻璃碎片居海洋之環保團體吁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