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算法是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但卻受到了國內一些程序員的冷落。許多學生看到一些公司在招聘時要求的編程語言五花八門就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學計算機就是學各種編程語言,或者認為,學習最新的語言、技術、標準就是最好的鋪路方法。其實大家都被這些公司誤導了。編程語言雖然該學,但是學習計算機算法和理論更重要,因為計算機算法和理論更重要,因為計算機語言和開發平臺日新月異,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那些算法和理論,例如數據結構、算法、編譯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關系型數據庫原理等等。在“開復學生網”上,有位同學生動地把這些基礎課程比擬為“內功”,把新的語言、技術、標準比擬為“外功”。整天趕時髦的人最后只懂得招式,沒有功力,是不可能成為高手的。
當我在1980年轉入計算機科學系時,還沒有多少人的專業方向是計算機科學。有許多其他系的人嘲笑我們說:“知道為什么只有你們系要加一個‘科學’,而沒有‘物理科學系’或‘化學科學系’嗎?因為人家是真的科學,不需要畫蛇添足,而你們自己心虛,生怕不‘科學’,才這樣欲蓋彌彰。”其實,這點他們徹底弄錯了。真正學懂計算機的人(不只是“編程匠”)都對數學有相當的造詣,既能用科學家的嚴謹思維來求證,也能用工程師的務實手段來解決問題——而這種思維和手段的最佳演繹就是“算法”。
記得我讀博時寫的Othello對弈軟件獲得了世界冠軍。當時,得第二名的人認為我是靠僥幸才打贏他,不服氣地問我的程序平均每秒能搜索多少步棋,當他發現我的軟件在搜索效率上比他快60多倍時,才徹底服輸。為什么在同樣的機器上,我可以多做60倍的工作呢?這是因為我用了一個最新的算法,能夠把一個指數函數轉換成四個近似的表,只要用常數時間就可得到近似的答案。在這個例子中,是否用對算法才是能否贏得世界冠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