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產品參數 | |||
|---|---|---|---|
| 品牌 | 亳州富家 | ||
| 產品特性 | *** | ||
| 種類 | 黃芩 | ||
| 品名 | 黃芩 | ||
| 庫存級別 | 當年貨 | ||
| 產地 | 陜西 |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
| 類型 | 干貨 | ||
【性味】
苦,寒。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大寒,
③《藥性論》:味苦甘。
【歸經】
入心、肺、膽、大腸經。
①《品匯精要》:行手太陰、陽明經。
②《綱目》: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
③《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

①《本經》: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②《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
③陶弘景:治奔豚,臍下熱痛。
④《藥性論》:能治熱毒,骨蒸,寒熱往來,腸胃不利,破壅氣,治五淋,令人宣暢,去關節煩悶,解熱渴,治熱腹中疞痛,心腹堅脹。
⑤《日華子本草》:下氣,主天行熱疾,疔瘡,排膿。治乳癰,發背。
⑥《珍珠囊》:除陽有余,涼心去熱,通寒格。
⑦李杲:治發熱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⑨《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 ,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⑾《科學的民間藥草》: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