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也談我國發展精煉糖問題也談我國發展精煉糖問題
我國甘蔗糖廠澄清工藝絕大多數是采用亞硫酸法(以下簡稱亞法)。碳酸法因濾泥污染問題和用石灰量多,未能普遍采用。但亞法生產的耕地白糖質量不夠好,且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SO2氣污染環境,所產白糖含硫量較高。亞法是一種傳統的方法,已到了要改革的時候。因此,近年來有些人有這樣一種意見:把現有的亞法耕地白糖廠改為石灰法生產原糖,建一些精煉糖廠生產精糖,精糖質量好,為消費者歡迎,可得到較高售價,如國內精糖以超市的精幼砂為例,價格可高出約1000元/噸。但是,大批量的價格與市場容量、技術路線等經濟技術問題,都有待進行調查和測算,在作出這些改革前,不妨先從宏觀了解一下近年來國外在這方面的情況,供我們參考。
1、國外近年在改進甘蔗耕地白糖質量和精糖生產的趨向
世界甘蔗的生產地區基本上都是在亞熱帶和熱帶,過去是屬于工業比較落后的地區,只能用十分簡單的石灰法把甘蔗生產成原糖,然后由發達國家收購精煉成白糖供消費者使用。從上世紀工、三十年代起,荷屬爪哇(即現印尼)霍尼(P.Honig)及印度的制糖專家首先用亞法和碳法將甘蔗直接制成可供食用的白糖(即耕地白糖,亦稱一步法)供當地消費,可以不再向發達國家購買昂貴的精糖。到2002年,全世界產糖13,000萬噸,甘蔗糖占9400萬噸,其中,耕地白糖的主要生產國如我國800萬噸,印度1900萬噸,印尼220萬噸,南非80萬噸,其他南美洲和東南亞國家都生產一些。亞法的生產技術要比石灰法高,可達較好的質量,國外亞法白糖的色值在100~200IU,灰份在0.08~0.20%。我國一級糖標準色值I70IU,灰份0.1%,一般糖廠都能達到,但是優級糖(色值80IU,灰分0.05%)則只有少數技術力量較強的糖廠才能比較穩定地生產出來。亞法的生產技術主要的缺點在于產品含SO2 較高,而且蔗汁中的多醣類,特別是對葡聚糖等的除去量極少,這都影響到成品不耐貯存,是個致命的缺點。
隨著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國家都已從事改革耕地白糖的生產方法。比如Tate&Lyle公司在哥倫比亞用改良的方法生產“直接白糖”(Blanco Directo),它的主要特點是用低硫熏(每噸糖用2公斤),濾清汁與磷浮處理糖漿后的浮渣合并再經一次磷浮處理,產品比一般亞法的質量有所提高,產品含硫減少(SO2 1-5ppm),色值100~200IU,灰份0.5%,巴西、菲律賓、南非、泰國等國都有采用。
90年代美國用微孔膜分離蔗汁的超濾技術,蔗汁經石灰調節pH后用旋轉篩隔濾,再經0.1~0.2μ的微孔膜過濾,可除去大于0.2μ的雜質如淀粉、蛋白質、蔗臘、多醣類等,其中主要是葡聚糖,除去率可達到95%以上,它影響煮糖操作,特別是存在產品中影響貯存性,而這正是亞法所無能為力的。這方法稱為ABC法(是美國Cameco公司屬下的子公司Honiron所開發),所產白糖色值150IU,它宣稱是代替亞法生產耕地白糖的新的嘗試。筆者于1996年冬在路州與 Honiron的總化學師廠 P·Monclin博士對耕地白糖的改革進行過晤談,Monclin認為用ABC法生產耕地白糖,成本不會高于亞法,估計可能推廣,但這不是他研究膜分離法的主要目的。因為100~150IU的耕地白糖已不能適應世界廣大市場的需要,他著眼于利用膜分離法直接生產精糖,即用一步法生產精糖。該公司已進行過將膜分離出來的清汁濃縮為中間汁,然后用弱堿性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樹脂處理(Styrene divinyl Benzene),可煮成 25~45IU的精糖(平均35IU),另外他們也用膜分離后的清汁煮成糖后(100~155IU)回溶,不經任何處理,可煮成35IU的精糖。因此過去雖認為重結晶是最高效的提純方法,問題在它增加額外的能耗,所以二步法不是理想的工藝方法。鞏義市東方凈水材料有限公司,是繼鞏義市東方給排水材料廠的基礎上改制的新型股份制企業。二十多年來公司本著“追求品質;盡善盡美”的企業經營理念,不斷開發聚合氯化鋁等凈水藥劑,擴大企業規模,生產設備一流,技術力量雄厚。產品已有聚合氯化鋁擴展到環保填料等六大系列,三十多個品種。質量優于國內同行業之首,它適用于各種過濾器、離子交換器、無閥濾池、虹吸濾池、移動式供水設備及微濾、超濾、反滲透、游泳池、海水淡化等水處理設備,是自來水公司、污水處理廠、造紙、制藥、釀造、電力、冶金、煤氣、紡織、印染、石油、化工行業的理想產品,用戶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及出口東南亞國際市場。
東方凈水水處理的行業知識:
東方24小時服務熱線:0371-64366368 13503822368
東方凈水在線QQ:414222901
東方凈水聯系人:張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