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Q235B鍍鋅管電話
鍍鋅鋼管主要用途
常說的鍍鋅管現在主要用于輸送煤氣、暖氣。鍍鋅管作為水管,使用幾年后,管內產生大量銹垢,流出的黃水不僅污染潔具,而且夾雜著不光滑內壁滋生的細菌;銹蝕造成水中重金屬含量過高,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六、七十年代,國際上發達國家開始開發新型管材,并陸續禁用鍍鋅管。中國建設部等四部委也發文明確從二〇〇〇年起禁用鍍鋅管。
可是,偏偏他的告狀信最多!
唉,中國呀!什么時候才能把那些諸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出頭椽先爛”等等“經典哲學”從我們的生活詞典中剔除了呢?
近一年來,喬伯年主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落實中部平原地區農村生產責任制方面。
中外歷史證明,革命常常容易在最貧困落后的地區開始。而較富庶的地方,變革往往要困難一些。
當山區以戶為主的生產責任制已經實行一年多的時候,本省中部平原地區的農村還在吃“大鍋飯”。不是群眾不愿意改變這狀況;而是這些“白菜心”地區的許多領導一直抵抗著,長期按兵不動。當然,在省委領導中,也有分歧意見。比如吳斌同志就認為,平原地區不必處處都搞責任制;理由是有些地方的大集體一直搞得很好。
喬伯年認為,平原地區農村的“大鍋飯”照樣應該砸爛。為此,他通過答省報記者問的形式,號召平原地區仿效山區的榜樣,大規模實行生產責任制。沒有人公開反對新政策,但實際工作中抵抗的大有人在。他們采取的是口頭上擁護實際上對抗的方法。這些人在會議上一口一個要堅持貫徹“上面的精神”,而在私下里,在和老婆睡覺的時候,在和知己們下棋打撲克的時候,卻用一種嘲弄的口氣譏諷所有的改革。而嚴重的是,這些人往往領導著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地區或幾十萬人口的大縣份。一年來,喬伯年為改變這種局面,改換了中部平原幾個地區的領導班子——這些地區的農村已經漸漸處于一種急劇變革的狀態中……小暑前后,喬書記想起應該到山區去看一看情況。近一年多,他忙于平原地區的工作,對南北山區的目前情況摸得并不透。
于是,他準備在全省的煤炭基地銅城市按原計劃視察完工作后,順便先到毗鄰的黃原地區走一圈。
沒想到他在一個山溝的礦區發起了燒。這使喬伯年很著急——他已經給黃原打了招呼,說他明天到那里。
他當時住在這個礦的招待所,又是半夜,只好把秘書小王喊醒,讓他給自己找點藥。
小王的手在他額頭上摸了摸,說:“讓我給醫院打個電話!”
“算了,”他說,“吃幾片藥說不定明早上就會好的。你一打電話,市上和礦務局醫院說不定把救護車都開來了?!?br />
“而且還把警報器拉得嗚嗚響!”秘書加添說。
喬伯年笑了。他和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很隨便,他們都敢和他“放肆”地開玩笑。
喬伯年索性接上秘書的話,進一步“發揮”說:“那樣,大家以為失了火,說不定把救火車也開來了!”
喬伯年一邊開玩笑,一邊吞下去八片羚羊感冒片和一包阿魯散。
第二天早晨,病情果真好了許多,他就立刻起程直奔黃原……省委書記一到,地委書記就忙了。田福軍先和喬書記在幾個偏遠縣份的農村跑了一大圈;回到黃原后,緊接著就召開縣委書記以上的領導干部會議,以聽取省委書記對地區工作的指示。
在這個干部會上,喬伯年熱忱地肯定和贊揚了黃原地區的工作;同時指出了下一步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這實際上也是省委對田福軍本人工作的肯定。喬書記的講話使田福軍眼圈不由地發熱。他感謝省委在他困難的時候,及時支持了他……省委肯定了田福軍的工作,也不等于就否定了反對田福軍的高鳳閣同志。以后不多日子,在省委常務副書記吳斌同志的堅持下,高鳳閣被調到南面一個地區如愿以償地任了行署專員。領導這么一個大省,省委書記不可能在一切事上明察秋毫;再說,即使看出類似的問題,有時也不得不作某些妥協——這是政治生活中常有的現象……送走省委書記以后,黃原地區各縣的縣委書記都回去了。但田福軍把原西縣委書記張有智留了下來。他要單獨和他商談一件事。當然,他實際上也有許多話想對這位老朋友說。平心而論,原西縣這兩年的工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這責任在很大程度上和有智分不開——他是一把手嘛!福軍自己感到,他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在老朋友面前破不開臉皮。本來,他早應該直截了當指出有智同志這兩年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但他卻一直沒有這樣做。
這一天晚飯前,他把張有智從黃原賓館帶回到自己家里。愛云沒去醫院上班,忙了整整一個下午,已經備辦好了一桌飯菜。飯桌上,因為老丈人徐國強和妻子都在座,福軍先沒和有智談工作方面的事。四個人一邊喝酒吃飯,說起許多過去的話題。有智是個爽快人,不僅和愛云開玩笑,還和他過去的老上級徐國強老漢也逗趣。
吃完飯后,田福軍和張有智進了會客室。愛云給他們沏好茶,就退出去了——作為地委書記的老婆,她知道丈夫要和有智談些她不應該再聽的話了。
“有件事我想和你商談一下。”田福軍給張有智遞上一根紙煙。
張有智沒說話,點著煙聽福軍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