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所謂的“黑校車”,通俗地講,就是那些為了私利而違規運輸學生的車輛,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區顯得尤其突出。那些利用三輪摩托車、短途客車、面包車甚至是報廢車輛運輸學生的行為,雖然各地每年都在整治,但卻陷入了屢禁不止、屢治不絕的“怪圈”,給廣大學生出行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由此發生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那么,“黑校車”難以消除的根本性原因為何?解決的根本之策又在哪里?這是我們應當深思的問題!
實質上,“黑校車”現象的頑固存在,原因固然不少,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正規校車運力不足。當前,由于不少地方經濟落后、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沒有明顯的縮小,縣鄉村公交服務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正規校車更是寥寥無幾。但孩子們上下學要乘坐公共交通是剛性需求,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校區與學生家里距離較遠,公交服務、正規校車沒有保障,自然,“黑校車”就成了他們的“首選”。由此,我們不難得出,學生出行的正規運力不足,是導致“黑校車”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如果正規校車充足,公交服務到位,“黑校車”自然就失去了它的生存空間。
解決“黑校車“問題,是一項復雜、艱巨而又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需要多部門齊抓共管,更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支持。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們的各級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對校車的資金投入,降低校車社會化準入門檻,出臺運行優惠政策措施等,充分整合并運用社會資源,最大限度地提供運力,讓廣大學生有正規車可坐。只有這樣,遏制乃至消除“黑校車”現象方有可能,學生運輸安全才有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