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昆明伸縮縫廠家

伸縮縫
分砌體結構和砼結構。。。
砌體結構中其中樓面結構分類有:
裝配式或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有保溫層或隔熱層是50米
沒有保溫層或隔熱層是40米
裝配式無懔體系鋼筋鋼筋混凝土結構有保溫層或隔熱層是60米
沒有保溫層或隔熱層是50米
裝配式有懔體系鋼筋鋼筋混凝土結構有保溫層或隔熱層是75米
沒有保溫層或隔熱層是60米
黏土瓦或石棉瓦,木結構。磚結構的樓板層分
普通砌體是100米
石砌體是80米
硅酸類砌體或混凝土砌體是75米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下分
結構類型 室內或土中 露天
排架結構 裝配式 100米 70米
框架結構 裝配式 75米 50米
現澆式 55米 35米
剪力墻結構 裝配式 65米 40米
現澆式 45米 30米
擋土墻 裝配式 40 30
地下結構等 現澆式 30 20
以上查自于本人的房屋建筑學教材。。。并非規范。。。
由于溫度變化,地基不均勻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響,易使建筑發生變形或破壞,故在設計時應事先將房屋劃分成若干個獨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獨立的變化。這種將建筑物垂直分開的預留縫稱為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
1伸縮縫
定義:為防止建筑構件因溫度變化,熱脹冷縮使房屋出現裂縫或破壞,在沿建筑物長度方向相隔一定距離預留垂直縫隙。這種因溫度變化而設置的縫叫做伸縮逢。 作法: 從基礎頂面開始,將墻體、樓板、屋頂全部斷開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縮縫間距為60m左右;寬度20mm ~30 mm。
2沉降縫 定義: 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沉降縫。 作法: 從基礎底部斷開,并貫穿建筑物全高。使兩側各為獨立的單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設置原則:
(1)建筑物平面的轉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
(3)過長建筑物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著顯著差異
(5)建筑物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
3、防震縫
定義: 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區,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防震縫。
作法:從基礎頂面斷開,并貫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縫隙尺寸為50 ~100 mm。縫的兩側應有墻,將建筑物分為若干體型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
設置原則: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錯層,并且樓板高差較大
(3)各組成部分的剛度截然不同
規定:在地震設防區,當建筑物需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時,應統一按防震縫對待
追問:
后澆帶怎么劃分,主體部分的后澆帶算什么分項的,我查了規范只有地下部分有后澆帶的分項。
回答:
后澆帶,規范內只說是要按規范要求及施工方案要求施工,在混凝土基礎中分項中有后澆帶混凝土,但主體分部中根本沒有。因為主體分部也有后澆帶呀,現行w省所有資料表格中沒有一項檢查后澆帶澆搗時規定。只有后澆留設位置要求。我個人認為資料作如下要求做:
1、做后澆帶隱蔽工程。
2、所鋼筋、模板、砼、現澆結構等檢驗批均不做。
3、做模板技術復核。
4、做砼試塊,砼試塊試壓的強度值不參各分部評定,只作為施工過程控制資料。
伸縮縫的設置
2層框架結構,長度100米,按照規范需要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如何設置呢?不用從基礎處就設置吧?是不是從上部結構開始才設置?還有就是,是不是就像縫把建筑分為兩部分貌似獨立的建筑那樣?縫寬取多少呢?
伸縮縫的設置原則:
伸縮縫:當建筑物較長時為避免建筑物因熱脹冷縮較大而使結構構件產生裂縫所設置的變形縫。
建筑中須設置伸縮縫的情況主要有三類:
一是建筑物長度超過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復雜,變化較多;
三是建筑中結構類型變化較大。
設置伸縮縫時通常是沿建筑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或結構變化較大處在垂直方向預留縫隙,將基礎以上的建筑構件全部斷開,分為各自獨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縮的部分。基礎部分因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一般不須斷開。
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應根據不同材料的結構而定,詳見有關結構規范。P167頁表8.1和8.2分別列出了各種砌體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二、伸縮縫的構造:
伸縮縫寬度一般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結構處理上,磚混結構可采用單墻方案,也可采用雙墻方案;框架結構可采用雙柱雙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墻體伸縮縫構造:
墻體伸縮縫一般做成平縫形式,當墻體厚度在240mm以上時,也可以做成錯口縫、企口縫等形式。
外墻變形縫常用麻絲瀝青、泡沫塑料條、油膏等有彈性的防水材料填縫,縫口用鍍鋅鐵皮、彩色薄鋼板等材料進行蓋縫處理;
內墻變形縫一般結合室內裝修用木板、各類金屬板等蓋縫處理。
2、樓地板伸縮構造:
樓地板伸縮縫的縫內常用麻絲瀝青、泡沫塑料條、油膏等填縫進行密封處理,上鋪金屬、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動蓋板。其構造處理需滿足地面平整、光潔、防水、衛生等使用要求。
頂棚伸縮縫需結合室內裝修進行,一般采用金屬板、木板或橡塑板等蓋縫,蓋縫板只能固定于一側,以保證縫的兩側構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縮變形。
3、屋面伸縮縫構造:
屋頂伸縮縫主要有伸縮縫兩側屋面標高相同處和兩側屋面高低錯落處兩種位置,當伸縮縫兩側屋面標高相同又為上人屋面時,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縫,進行泛水處理;為非上人屋面時,則在縫兩側加砌半磚矮墻,分別進行屋面防水和泛水處理,其要求同屋頂防水和泛水構造。在矮墻頂上,傳統做法用鍍鋅鐵皮蓋縫,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鋼板、鋁板甚至不銹鋼皮等蓋縫。
現行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對此有專門規定
變形縫有哪幾種:1、沉降縫2、伸縮縫3、施工縫。
你所說的伸縮縫系溫度伸縮縫,不用從基礎開始斷開,縫款按照設計說明,如無說明按照施工規范,縫寬根據所設部位2—5公分不等。
框架結構的一般間隔50m做伸縮縫
伸縮縫間距為:
室內或土中:現澆式最大為55~~裝配式最大是75
露天:現澆式最大為35,裝配式最大是50(單位為mm)
縫寬是20--30mm
伸縮縫地面以上需要全部斷開,基礎就不用了
伸縮縫應與抗震縫結合設置.伸縮縫的最小寬度并沒有規定,理論上來講要計算確定,但與抗震縫同設時按抗震縫寬考慮就好了.
框架結構二層不超過15米時只要設20mm即可.
伸縮縫間距:如屋面沒有保溫應為35米(現澆)或50(預制)米
屋面有保溫:50(現澆)或75(預制)米
從結構上說,前期的后澆帶也是伸縮縫
沉降縫基礎必須斷開...縫寬20-30mm 每隔50米設置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