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12日,由中國電子學會與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聯合主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WRC) 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大會以 “智啟機器人·慧聚具身智能” 為主題,設置論壇會議、展覽展示、前沿大賽及配套活動四大板塊,吸引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機器人領域重要交流平臺。
本屆「AI大模型賦能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新范式論壇」(下簡稱“論壇”)以“模型筑基,具身向新”為主題,匯聚頂尖學者、行業領袖與創新先鋒,通過主題演講、高端對話、創新成果展示等形式,展開深度探討。

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CEO劉長文受邀參加大會論壇,發表《“機器人+”大時代下的順勢而為》主題演講。通過系統闡釋AI時代機器人產業的破局機遇、技術落地關鍵路徑及新時達實戰經驗,向全球輸出“中國智造”的機器人+生態新范式。

具身智能的“三階段進化”
具身智能,AI 大時代的新生產力引擎。讓物理世界(機器人)與虛擬世界(大模型)握手,遵循“技術升級→成本下降→規模爆發”的同一曲線,復制汽車、手機的普及神話。”劉總分享道。
短期,場景碎片化催生“千機千面”,帶來非標情況下機器人形態的百花齊放;長期,世界為人類而造,人形機器人是目之所及的最終形態。標準化的一定冗余,如何讓冗余更有性價比,需要量的擴張。

硬件成本可壓縮 卡脖子的是“腦力”
把整條產業鏈比作一個人:硬件是“肌肉”,在未來硬件的成本會持續下降,而且這塊“肌肉”還能再練得更輕、更壯;真正的“小腦”是控制算法,隨著硬件成本一路下探,算法的價值權重只會越來越高。”劉總用“肌肉”與“腦”形象地拆解產業鏈。
端到端實時控制、真實物理數據匱乏是兩大關卡,新時達則是較為少有的實現了垂類控制迭代和通用控制拓展的公司,也是較為少有的全部控制與驅動底層自主可控的公司,憑借三十年的“控制基因”,以“垂場景深挖 + 模塊化擴展”模式切入自適應抓取、智慧焊接等四大工廠場景。依托 6 家“專精特新”子公司,新時達正把模塊化硬件與工藝軟件包開放給生態伙伴,一起把“機器人+”做得更深、更實。
三十年精研控制技術,新時達正以“中國智造”的硬核實力重構機器人進化邏輯。從自適應抓取機器人的毫米級精度,到焊接路徑的智能生成,這些扎根工廠場景的技術突破,正悄然推動“機器人+”從概念走進產業現實。
